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从外部有关单位、个人以及企业内部筹集和集中资金,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通过融资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时必须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消化能力以及配套能力,树立风险意识、注重资本运营效率、加强经营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融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 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丈夫车祸身亡,肇事方给予了死亡赔偿金12万元.当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丈夫生前好友杨某持一份已生效的法院判决书找到我.  相似文献   
4.
张旭平 《社区》2005,(15):60-60
不少人认为,买保险是因为手头“富裕”,有钱人才有闲钱去买保险,自己家里经济本就紧张,哪还顾得上买保险的事儿。其实,经济拮据的家庭才最需要保险,因为一旦风险降临,更是难以招架。不过买保险也有很多小窍门,这里不妨教你几招,可以让你既交了保险费又不会影响家庭的正常开支,风险来临时还能从容面对。第一招,确保家中“顶梁柱”。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又不宽裕,一旦主要挣钱的成员发生意外(重病、伤残或早逝),“顶梁柱”倒了,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全家会立马陷入困境,所以应该首先为家庭中最能创造财富的“顶梁柱”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  相似文献   
5.
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不同时期的哲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是不同的。近代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 ,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黑格尔 ,都致力于提升主体在哲学中的地位 ,从而使主体的地位达到了极致。后现代哲学家则针对主体性哲学的弊端 ,致力于消解主体 ,提出了“主体死亡”的口号 ,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类对主体的关注 ,体现了对自身命运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张旭平 《社区》2004,(11):43-43
人生可分为六大阶段,每个阶段因经济状况和肩负的家庭责任不同,保险需求也不一样。合理规划人生各阶段的保险,可有效地转嫁人生风险,分担资金筹措风险。单身期  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工作和收入尚不稳定,此阶段身强体壮,主要风险来自意外伤害。可选择定期寿险附加意外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7.
张旭平 《百姓生活》2008,(12):13-13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丈夫车祸身亡,肇事方给予了死亡赔偿金12万元。当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丈夫生前好友杨某持一份已生效的法院判决书找到我。判决书上写明,2005  相似文献   
8.
张旭平 《社区》2005,(16):62-62
侃价之前,要学会识货。识货是购物侃价的前提。如果你不识货,即便价侃得再低,也不知这种商品真正值多少钱,而且一不小心还会买上假冒伪劣商品。所以只有先学会识货,才能跨入侃价这道门槛,并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不动声色走进商店或摊点时,先看准对方缺什么货,你就要买什么,这可使得对方显得困窘,然后再无精打采地道出自己真正要买的东西,在对方气馁之余,自然高兴地送上他的货,价也不会太高。若你看上一件很想买的商品,切不可显出想要的神情,只能形若无事,如果“打草惊蛇”,商家就不会降价以求了。选择时机购物外行的人总喜欢追求风行一时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后海畔。踏进典雅的红漆大门,穿过布满碧绿爬墙虎的小径,跨进洞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安静秀丽的老北京四合院。一架葡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预示着秋天的收获;东西厢房摆满了盆栽花草,一株箭兰正开得火红。小院充满了无限生机。进入客厅,沉稳练达,精神婴针、年已75岁的苏菲女士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欢迎到我家做客。”午后的阳光停留在古朴的红木书桌上,一尊马海德先生微笑着的半身塑像端放在书桌中央,似在不时地与苏菲女上细语交流;客厅墙壁上悬挂着马海德的画像,他的笑容依然爽朗而豁达,用那充满善良目光的眼睛关爱…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丈夫沈某于1995年2月和同乡一起外出打工,同年6月打过一次电话回家后,便与家人中断了联系,至今杳无音信。2005年,我在他打工的城市张贴了近千张寻人启事,并在媒体上刊登了寻人广告,均未查到沈某的下落。10多年来,我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种田维持生活。公婆多次劝我改嫁,可我和沈某的婚姻关系至今名存实亡,想离婚却又找不到他。请问,我应如何办理离婚?读者海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