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可能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原 因,笔者总是企盼人人都能成才, 也往往为某些无故浪费生命的人感到 惋惜。而如今,正逢迎接21世纪知识经 济时代到来的挑战之机,却有人对下岗 分流和退休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错觉,到 了40多岁就预感“年岁大了,没有什么 前途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尤其是 将要退休或已届退休年龄的人,更感到 “这一辈子就这么的了”,甚至某些退休 的科教人员也既不读书又不看报。这与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 很不合拍。 ——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思想上的 “早衰”现象。 如何防止这一思想上的“早衰…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配置领导班子成员学历层次越高,工作就越称职。正如过去认为阶级成份好,资格老,就会管理一样,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与建国后的“外行与内行”之争一直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未能彻底搞清楚有关。笔者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了周洪宇教授《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调查研究》一文(刊于《教育研究》2001年1期)。文中写道:“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师范教育模式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是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进而得出结论:“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体制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只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并推论其寿命大致在10—20年间。 笔者不敢苟同,就此谈些个人看法,以供方家进一步探讨时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人才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时期往往被人忽视了。这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高中后,一是初中这一学段。 一 高中毕业意味着基础教育的终结。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他们所获得的学科知识,也是基础学科的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说“才”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结果,还需要进行终身教育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那么,在高中毕业后迈入大学还是踏入社会,这一段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成才”的关键时期之一。人才,首先要“成人”,才有可能“成才”。这一段是实践和考验他是否会成为或将来会成为一个认同社会而又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人。作为受过完整基础教育的青年,他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应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40岁至50岁左右的人群,是“文革”时期成长的一代。他们中,有的人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幸运的机遇,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满意的职业;有的人也有了不错的学术造诣,做出了被社会认可的贡献。但是,也有不少人,虽然拿到了某些“文凭”,而与当前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大学生、硕士、博士生相比,内心总感觉“自己不如人家”,也就是缺乏“真才实学”、“过硬的学历、学位”资格。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与一位朋友闲谈中偶然听到一所农业专科学校开设了一些法律事务、生态环竟……甚至还有家电班、财税班等等,唯独没有开设农学类专业,很惊讶! 一 经深入了解:不仅今年未开设,而且已有四五年未开设该类专业,没有培养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了。是不是已经达到饱和了呢?美国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21名农业技术员。如果我们按照每万名农业人口配备10名农业技术员,则全国尚缺500万这样的人才。那么这些学校所服务的地区,技术员是多少呢?据某地区农业局统计:农业人口是710.72万人,农业技术人员是1580人,合每万名农业人口只有2.22名农业技术员,且不说这些人是否都在干农业技术工作,如果按每万名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