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征地制度的系统性改革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度推进.在现有的征地制度、政府财政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安排下,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生财的行为不仅使得失地农民基本财产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来看,要允许失地农民分享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果,而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让失地农民能够分享部分土地增值收益.但是,既有的征地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显然,征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性制度改革.而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公共利益和公正补偿为征地权行使的原则.定义公共利益边界、限定征地范围,逐步实现以市场价值为依据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短20世纪:两个独特性 20世纪终于落幕了。霍布斯邦姆站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的、作为“极端的年代”的短20世纪。与他的看法有所不同,在《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中,我将中国的20世纪界定为从1911至1976年的作为“漫长的革命”的短20世纪。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解体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时汤因比说,“这一个联络官阶级具有杂交品种的天生不幸,因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属于他们父母的任何一方面”。“他们不但是‘在’而不‘属于’一个社会,而且还‘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而更其不幸的是,鲁迅虽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文明或社会,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现代西方,但他恰恰又无法摆脱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野草》是以隐晦、含蓄、深邃的艺术风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影的告别》则是其中最为曲折、最为复杂、因而也最为难解的篇章。那灰黑的“影”在向“人”告别,它终于要远行,因为它不愿随同“人”去“天堂”、“地狱”、“黄金世界”,可是它并没有更美好的未来,沉沉的黑暗是它的  相似文献   
5.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中国近现代思想中的科学问题并不是全新的问题,但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利用科学主义概念来检讨现代思想中的科学观念。论题本身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问题的出发点也缺少理论的原创性。我的研究以科学观念的起源、展开和分化为线索,分析中国现代世界观的形成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实践的关系,目的是通过新的世界观、知识谱系的分析,揭示中国现代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是如何镶嵌在现代科学观的框架之中,并为“现代社会”的创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的。本文描述的历史时段是中国社会在思想和制度上发生现代性转变的时期,主要是1890至19…  相似文献   
6.
从1952年开始至1960年,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德国专家和捷克专家共60多名,聘期从半年到3年不等,苏联专家在帮助建立新专业新学科等方面,为清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虽然国内仍然有不少人对"中国模式"持批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改革的伟大成就已经成为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解释这种成功,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自去年以来,《社会观察》刊发了一系列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文章。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先生是国际知名学者,过去几年来,在多个国内外场合,对中国模式都有过精彩的阐发,引起各方面关注。本刊对汪晖教授进行了采访,就中国模式的由来、中印模式对比、中国模式的改革等话题做了系统讨论。由于全文较长,因此本期只刊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将在下期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的民族冲突、政治冲突是和文化冲突、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冲突相伴随的。这三种冲突构成的回旋变奏时而和谐、时而逆耳、时而相互淹没。从近代革命史、思想史的角度说,现代观念的核心问题即自由和个体性问题,表现为民族自由(摆脱异族入侵和控制),政治自由(推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9.
面临自己孤独人生旅程的不可挽回的归宿——坟,“过客”说出了震动人类心灵的古老格言:“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吧……”(《过客》)。把“死亡”与“走”联结起来的,是一种相当复杂的人生哲学,其间始终纠缠着关于个体及其与世界关系的惶惑、忧虑与探索,自我濒临死亡和绝望时的惶怵与奋然。《野草》以感性的、多少又有些晦涩的一组各自成篇的散文诗,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哲学体系。《野草》绝不仅仅是一组反映鲁迅内心情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为改造中国人及中国社会苦苦奋斗了半个世纪.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种种障碍的深刻认识,他在这一艰难的历史进程中体验到的巨大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