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师资建设     
那时,哈工大基本上都是青年教师.学校领导非常支持青年教师创新,提出前沿性课题.李昌校长要求我们多读书,我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钟睡觉,读书风气非常好.1956年底,在校、系领导的支持下,李仲荣和我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调试成功,王广雄用此计算机解了毕业论文中的方程.1957年1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消息,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华罗庚先生和苏联模拟机专家科甘等著名人士也先后莅临参观指导,对我们确立自力更生建设计算机专业的信心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1950年6月7日,中央就哈工大办学方针电告东北局:"中长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已决定为该校聘请首批苏联专家10人。"电报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教师、助教和研究生,学习俄文并向苏联专家学习,两年毕业后分配到各大学任教"。这个指示,不但对哈工大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当时国内各高等学校全面学习苏联,进行教育改革,也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1949年7月我从清华大学应聘到哈工大任教。那时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