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华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受就业压力影响,如今大学生择业观念普遍开始转变,现实意识更为强烈,在被调查的上万学子中,有60%的同学表示"愿意做高薪民工",21%的同学认为"可以考虑",而仅有19%的同学因为转行难、受歧视等原因而选择"不干".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几年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部分高校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或完善。通过对中美部分著名高校机械工程专业针对工程硕士所制定的招生要求、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美国高校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中美两国在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方面的差异,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老子与康有为理想社会思想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 《船山学刊》2004,(2):62-65
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状态的典范,而康有为所建构的大同理想则是现代理想社会模式的代表。两者由于社会模式设计的不同,从而奠定了各自的理想目标,构建基础及本质内涵的不同,映射出康有为与老子在社会理想状态、现实批判及治理之道上的异同。康有为对老子社会理想的扬弃,凸现了两种理想社会模式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的陆海权之争最终确立了陆海权并重的发展思路,但因衰颓的国势清王朝无法将此种海陆兼顾的战略加以实施。当代中国也同样面临着陆权和海权孰轻孰重的问题。海权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发展,陆权决定着中国的安全。在新世纪,只有陆海权并重,才能保障中国的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对老子之道与语言关系的分析与阐述中来探讨老子之道的四重境界,可看出作为"对象"的道,即非恒道,是恒道的经验层面;作为"非言"的道,即道言悖论与言不可言;作为"反对"的道,或"否定"的道,是"无"的表征,道本质的内在表现;作为"境界"的道,即一种超本体的存在方式,是超越与圆融的存在.以道言关系贯穿始终看老子的"道",可对道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改进的D-H矩阵的方法,建立了点接触副矩阵,解决了含三维曲面点接触运动副机构的运动分析问题,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学校各年级学生在校所表现出来的情形看,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不再温馨
  在强大的社会现实与自身生活担子的重压下,家庭已不再是温馨百分百,而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对待子女,我们的一些家长越来越表现出可怕的“爱憎分明”,两条极端之路泾渭分显:一方面是生活上包办溺爱独生子女,无形中滋生了学生懒惰、过于依赖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学习上苛责压制子女,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唯分数论”“学而优则仕”“超级现实主义”的家长实在太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暗无天日的阴霾,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身心发展,极坏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建设工业工程专业之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就该专业教改、师资、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绿色化学课程意识:绿色化学课程设计之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  李鹤亭 《理论界》2005,(2):111-112
面对学科发展的快速性和学科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于开展学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化学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绿色化学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绿色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绿色化学课程意识觉醒的意义是符合时代的诉求、教师主体地位的提升和绿色化学课程行为的保障。绿色化学课程意识下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绿色化学课程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和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先说明题目,“青年质量”提法不多见.但产品质量是大家都熟悉的,所以,我们先从产品质量说起.按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即ISO8402—1986)定义,质量(品质)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据有关资料介绍,到1994年(即ISO8402—1994)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并规定“实体”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一产品;某个组织,某一体系或人;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既然“实体”可以是“某一体系或人”,那么青年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