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值此昌吉回族自治州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代表自治区社科联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各位代表致以亲切的慰问。自治区社科联成立不久,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成立了社科联筹备组。筹备组建立  相似文献   
2.
世界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公元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公元1271年他17岁时即跟随其父尼可罗波罗和叔父马飞阿离开故乡到中国来。他们一行横穿了整个欧亚大陆,途中走了三年之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1274年到达了中国元朝的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对马可·波罗的一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一伟大旅行,在中国和意大利的历史上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也是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更是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不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兄弟民族都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辉灿烂古代文化的伟大民族。这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少数民族的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瑰宝中的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她在自己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在雕塑、绘画、建筑、舞蹈、音乐、文学等众多领域,以非凡的才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瑰宝,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在新疆,遗存至今的千佛洞壁画;持续不断的考古发现;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的音乐财富;保存在人民口头和书面上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文学作品;属于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书面文学;属于喀喇汗朝穆斯林维吾尔人的语言、文学作品,以及在鄂尔浑——叶尼塞河流域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创造了探讨、研究文学遗产的条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面对作品被埋没和遗失的危险,抢救了许多文学遗产,其中一部分已介绍给了读者。总之,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经过付出巨大的科学的劳动,现已基本完毕,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维吾尔人民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为我们祖国的中华文明宝库所做的贡献的一个重要部分。把它说成只是伊斯兰文化的产物,是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的。因为,维吾尔人的音乐、歌曲和舞蹈系统化的社会基础,在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就开始形成。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和以后的文明史是维吾尔民族整个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十二木卡姆》虽然是系统化了的十二大经典音乐的名称.实际上它也是维吾尔  相似文献   
7.
在愚昧黑暗的旧社会,维吾尔族的许多优秀文化艺术手稿被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历史尘埃,只有在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才被拂去了蒙蔽其上的尘垢,重新焕发出了她那耀眼的光芒,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在这类珍贵的艺术手稿作品中,十八世纪的维吾尔族抒情诗人伊不拉音·麦希胡尔的“格则勒”诗集就是其中之一。经多方搜集,这部作品的手稿于1983年10月在喀什噶  相似文献   
8.
回鹘萨满教音乐与舞蹈杜绍源,买买提明·玉素甫素有中国塞外江南美称的新疆,这块富绕的土地被中外均誉为“音乐之乡”,“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金玉之乡”。古老美丽的这块故土上,数千年来驼队的铁铃声,马帮的铜铃声,脚户的么喊声,中外来往的商贾、旅客的谈...  相似文献   
9.
(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哲学史和社会思想史,是生活在祖国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离开了许多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的历史,就无法全面理解我们祖国各个时期完整的文化遗产。哲学,是研究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家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派别。比如在回答世界的本原时,古代维吾尔人民有关于水、土、空气、火四要素的说法,这显然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埋没在昔日黑暗岁月尘埃中的维吾尔文学的许多优秀遗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纷纷拂去尘埃,重放光彩。十九世纪中叶维吾尔抒情诗人依布拉音·麦希胡尔的格则勒诗集手抄本,便是被湮没了一百一十多年后重见天日的一部优秀作品。这部作品的手抄本一九八三年发现于莎车,并于去年在喀什第一次出版。这部用竹笔黑墨工工整整书写在和田桑皮纸上的手稿,13×18公分,一百七十八页,每页有诗文十至十三行。全书共有格则勒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