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任宜敏 《学术界》2007,(4):150-158
明代著名辅教居士袁宏道,早年矢志参禅,洞有所入.然亦颇沾"狂禅"习气,一悟便休,不究如来之了义、不知达摩之玄机,空腹高心,卑视净土法门,甚至于呵佛骂祖、斥教遮相.所幸生死心切,故能触机猛省,毅然摒弃偏空之见,悟修并重,乘戒兼行,豁悟达摩祖师说罪福之皆虚与永明延寿和尚言万善之总是,均为祛迷拯溺之论,实无彼此抵牾之处.于是至诚归心净土,借念佛之警切提醒参禅之深心,复藉参门之洞彻坚固净土之信行.嗣后,为广利蹇滞浊界之群生,特别是为指示深陷宗教歧路和禅净宿疑而不能自拔之士,袁宏道更深入普贤愿海,博综经论,撰成《西方合论》十卷,力主净土诸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的不分优劣,并融贯教理、广破邪疑,直开正信、径指趣归.  相似文献   
2.
任宜敏 《浙江学刊》2000,49(3):22-27
慧忠国师与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并称六祖门下五大宗匠,虽受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礼遇,却了之如泡,观之若梦。他博通诂训,普穷经律,非常注重经律论的研习与教学,反对轻视经典、随意说法的作风,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一味向外攀援,执著于求佛求师求法或泥于古人言句,却不知返求诸己、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弊害,又常作超毗卢之说,越法身之谈。本文以“无情说法”、“无心可用”这两则公案为切入点,简要地探讨了慧忠国师的禅学思想。不当之处,敬祈大德棒喝。  相似文献   
3.
临济支系三峰一派,因其始祖汉月法藏波澜峻拔、浩然刚大及向付授承嗣源流之恩师、海内共尊之临济巨匠密云圆悟直诘饕诤,而毁誉参半;复因其嗣法子孙于明清鼎革之季,各踞杭州灵隐、天台国清、镇江金山、扬州天宁、苏州灵岩、福严般若、云门光孝等名山大刹狮子座,手拈竹篦、互兴衍唱、陶炼学子、绍隆玄化,令三峰禅法盛行于江浙湘赣闽粤云贵蜀汉鲁皖燕赵等广袤区宇,而雄望一时;更因参禅颇有心得之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裁定汉月法藏、潭吉弘忍师徒学说为魔说,敕令尽毁《五宗原》、《五宗救》诸书版片,谕令从临济宗天童系中削去汉月法藏一支、永远不许复入祖庭,而锐挫翮折。然三峰法系并未如一些专家所断言,因此而湮灭绝响。  相似文献   
4.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禅门更有"传法付衣"之说.就禅宗行人言,从初修行直至证悟,均离不开师资指导、勘辨、印证.惟有时时得善知识提持开发,方可防止盲修瞎炼,甚或落入魔外圈缋;方能断惑证真,彻法源底.固然,灯录中亦有利根人"无师自悟"之记载,但若"悟"后不入作家炉篝,未经宗师辨邪正、行赏罚,便无法保证其所"悟"为正悟、所入为圣道.最后,亦惟有师承有据,方能登堂授受,荷负大法.否则,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者,必将接迹于世.聿起于中唐之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虎丘绍隆分衍"大慧"、"虎丘"两大支派.前者法孙妙峰之善、北磵居简二人,复传出"之善"、"居简"二系;后者三传弟子松源崇岳、破庵祖先二人,则传出"松源"、"祖先"二系.后世临济耆德,几乎全从"之善"、"居简"、"松源"、"祖先"四系法嗣中出.递传至明代,"开基之主"朱元璋虽亦尊崇佛教,但宥于彻底统制各种社会力量以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之私欲,特别制定<周知板册>、<寺院名册>等空前严酷之峻法,甚至不惜采用特务监控、滥刑滥杀等自东汉直至满清王朝所绝无仅有的手段戕害见心来复等硕德高僧,开遗祸无穷之邪风.禅门众耆德鉴此违缘,纷纷沉寂辞世,"松源"及"居简"、"之善"三系叶裔遂相继绝响.  相似文献   
5.
被清世祖敕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玉林通 ,出自磬山 ,智洞真如 ,于法道陵替、丛林摇落之秋 ,秉如来正觉 ,扫末世狂禅 ,续五叶正宗。作为禅苑珠林、佛裔龙象 ,玉林国师于所到之处 ,无不应机设教 ,普化群伦 ,其解结发覆 ,妙具善巧 :虽沉迷重障 ,一遭钳锤 ,索无不断绝 ;焦芽小草 ,一蒙溉灌 ,身心无不光润。本文以拣魔辨异、参禅做工夫的正确方法、士大夫如何学习了生脱死见性成佛之至道等视角为切入点 ,全面探讨了玉林国师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信仰与人性     
宗教信仰,同智慧和情感一样,是植根于人性深层结构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源自对生命过程完整性的渴望与人的现实生命过程之不完整状态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一个整个社会价值体系趋向于世俗化功利化的时代,良好的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从一个特殊角度认识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任宜敏 《浙江学刊》2006,49(4):39-46
释迦文佛于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开辟禅门,付嘱摩诃迦叶.复以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臣和有力檀那金汤正法,既以此勉励国王大臣及有力檀那本人融通大道、勤修十善、共正人心,而不致于善根退失、福尽沦坠;亦为令正法久住、绵绵流布,而致邪僻不兴、昏嚣难张.嗣后数千年,凡有佛法流布之域,均不乏明君贤臣和笃信檀越递相钦奉,各各发心,摧邪显正,卫法辅教,利益众生.佛教东流以降,广缉经像、大启伽蓝、崇向拥树、倾心外护、启人敬信、不忘付嘱之辅教者(包括历代帝王公侯),更是不可胜计;致使沙门释子,得以继世传持、流通慧命、济拔苍生、仰助国风.有明一代,士大夫多焚膏继晷、奔竞虚名;仕路成名后,复被功名汩虑、遭富贵荡心;势望虽炙手可热,内心却皇皇汲汲、自甘流浪.不过,灼见聪明不能敌业、富贵难免轮回之理,进而改往修来、迁善远罪、自歇狂情、导民善世者,亦不在少数."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首宗儒典,探义理之精奥;次慕真乘,荡名相之粗迹;复藉禅定内观,胜净明心,脱卑浊而极高明,终致学贯儒佛,于世出世间法周流无滞.进而密资难报之恩,襄助无为之化.被征金陵后,力劝朱元璋不可嗜杀;后以儒英禅擘身份承事左右常备顾问,数数称述帝王之道,以佛陀教法幽赞王纲,对朱元璋影响至深.于制作裁定有明一代礼乐典制过程中,又力主匡世道在正人心人心正,则群情一、众志定;群情一、众志定,然后可言太平之治.而欲正人心,则必以"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为上上策.面对以孟子拒杨墨自比,放纵无明业识、造端倡始、摇唇鼓舌、聋瞽学者背觉合尘、专以斥佛为能之辈,宋濂往往劲正论议,诚实引证,详备铺陈,释疑摧谤,重揭义天,直开正信.  相似文献   
8.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宗下更有"传法付衣"之说.禅门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虎丘绍隆衍出"大慧"、"虎丘"两大支派;经二、三传更分灯"居简"、"之善"、"松源"、"祖先"四系.后世临济耆德,几乎全从此四系法嗣中出.递传至明代,"开基之主"朱元璋虽亦尊崇佛教,但宥于彻底统制各种社会力量以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世之私欲,特别制定<周知板册>等严酷峻法,甚至不惜采用特务监控、滥刑滥杀等历朝绝无之手段,戕害硕德高僧,开遗祸无穷之邪风.禅门耆衲鉴此违缘,纷纷沉寂辞世,"居简"及"松源"、"之善"三系叶裔遂相继绝响.  相似文献   
9.
元代佛门的义学传承--天台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昔日教创台贤之气象相比,元代的义学已可谓强弩之末。但是,学贯三教、振玄发微之人宗大匠,则所在皆有。台宗后人在经历旷日持久的山家、山外之争以后,对义学的兴趣已普遍不如其前辈浓厚,天台祖道与净土法门并行,或将禅宗的接人方式、说法风格乃至禅林规制直接援入台宗讲院的做法,比比皆是。有元一代,承绪天台宗法脉的主要是“四明三家”中的南屏梵臻系大德,特别是北峰宗印门下三大高足剡源觉先、桐洲怀坦、佛光法照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是多重性的,如传承文明,传承学术,提炼问题,培育学术研究之新人,为社会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等等.就现时代而言,这类期刊所肩负的最重要使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