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影响我国人口迁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日益增长,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人口流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移动,本文利用1998~200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工资、房价和人力资本氛围对迁移决策有显著的影响,而消费物价水平、失业率和医疗设施等因素对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曾经历过的农村改造运动大体是一致的。近几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政策,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情况。本文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说明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必须改革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何一峰 《浙江学刊》2002,(6):129-136
毛泽东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也是我国外宣事业的缔造者和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是当代杰出的宣传家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一生直接创办、主编、指导了许多革命报刊 ,在领导革命新闻的实践中 ,作了一系列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谈话和指示 ,并为当时的媒介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 ,以此为基础 ,形成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对外宣传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何一峰  陈秀萍 《浙江学刊》2005,42(5):184-188
本文以生态环境良好闻名于世的澳大利亚为个案,探索生态环境恶化之因及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剖析研究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摆脱人类生态危机的要素-生态文明素质.提出对我国生态文明素质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弗里德曼对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分解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分解方法,即将当期收入对人均GDP回归,用拟合的收入作为持久收入,用残差作为暂时收入。这种方法得到的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正交,均值为零,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显示其为平稳序列,因此,它很好的刻画了暂时收入的实质。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暂时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不同省市,暂时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相差很大。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习惯是影响暂时收入消费份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印度农村社会现代化变迁具有内发和关联两大特征,包括以城市化延伸为动力的农村变迁,以“绿色革命”为动力的内陆农村变迁和以农工商综合改革为动力的沿海农村变迁。在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印度政府和社会系统对贫困、人口、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在区域农业革命、系统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化的综合发展计划、民间组织的培育、社区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以及传统乡村自治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于浙江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社区是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中乡村治理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民主化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和规模基础上的自治载体,是乡政村治模式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条件。本文以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分析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制度环境,并从支持系统、机制创新、功能结构运行、权限实现等方面提出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制度安排设想,初步设定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目标框架。农村新社区自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在党的十七大继以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实践向农村的延伸和拓展,是农村新社区基本治理结构的探索和基层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一个创举。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和嘉兴市为例,就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新社区自治的制度和目标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标准、民族性标准、时代性标准和阶级阶层标准 ,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四个重要尺度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正确认识每一尺度各自的内在规定性 ,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地把握这些尺度。四个尺度相互契合、密不可分 ,共同构成了科学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内在规定性的综合尺度。根据这一尺度 ,所谓中国先进文化 ,即能够推动中国现实社会生产力总量持续发展 ,根植中国文化国情 ,吸纳人类文化优秀成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展示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优质特色 ,提高一般社会文明和社会形态文明综合优势 ,以占据进化过程中的领先位置 ,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思想,是新时期邓小平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和平崛起"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他从全球角度出发,用世界的眼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统一的中国国际形象思想体系.他准确而鲜明地设计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他的中国国际形象思想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