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台湾与民俗有关的博物馆有三类,一类是完全以民俗为收藏内容展示的民俗博物馆;一类是以某个专题(如艺术、宗教)为内容展示的专业博物馆,这个展馆也涉及民俗内容;另一类是各县、市、区文化中心的博物馆,内容广泛,具有地域、民族特色,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乡土气息十分浓厚。现按类别将台湾民俗博物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地处一隅的闽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尤其是王审知在位期间,重视文教事业,注意延揽人才,为政比较宽松,因此文学盛极一时。闽国文学兴盛的标志,是作家数量较多,而作家队伍主要由王族成员、外地寓闽文人和当地文人构成。闽国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诗歌、散文、律赋及文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家有韩偓、陈黯、詹敦仁、王棨、黄滔、徐寅等。  相似文献   
3.
台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高校中(不含佛学院)攻读博硕士学位者撰写的与佛教相关的论文有1000多篇,代表了台湾攻读博硕士学位者对佛教研究的总体水平,从中亦可看出佛教研究已成为台湾高等教育博硕士关注的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4.
何绵山 《文史哲》2007,(5):100-111
闽台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表现的大量相同内容,说明了福建民间故事对台湾民间故事的巨大影响,展示了台湾民间故事对福建民间故事的传承,从中可清晰地看出台湾民间故事大都或从福建完整移植而来,或是福建流传故事的改编,或以福建有关人物为故事主人公,再与台湾历史事象、山川风物相结合而产生,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渔洋与禅     
王渔洋与禅何绵山王渔洋是清代举足轻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禅与王渔洋的关系、禅对王渔洋诗论影响、禅对王渔洋诗歌影响这三个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王渔洋与禅关系密切,有着多方面原因。首先,朝廷对禅宗的重视。顺治帝笃信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戏曲批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杜佑的《通典》、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录了一些早期戏曲活动的情况,宋代的一些史书、琐记、诗文中,也零散记有一些唐代戏曲名称、演出活动。但这一时期的戏曲批评,通常只是纪事的附属物。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论述了戏曲声乐理论与歌唱方法,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探讨了戏曲的声乐理论,夏庭芝的《青楼集》包含了若干女艺人的小传。这些戏曲论著固然有其一定意义和价值,但面对着刚刚从诸种单次艺术的综合中  相似文献   
7.
关帝信仰是台湾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台湾关帝庙的创建主要有十种情况:从祖国大陆随身携带关帝金身或关帝庙香火到台湾、专程从福建迎请关帝金身、漂流而来关帝神像、因有神验灵迹而奉谕建造关帝庙、从台湾宫庙分灵、改(增)建、自行创建、统治者修建、建庙渊源不可考、建庙原因不明。探讨台湾关帝庙的源流,不仅有利于廓清闽台关帝信仰的关系,也可进一步认识台湾关帝信仰发展的原因,从而全面把握台湾关帝信仰及其整个民间信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服饰形制 1.平埔族 平埔族先“男裸全体,女裸上身。”(清黄淑敬《番俗六考》)后以弓箭、标枪或玛瑙珠等物与汉人交换棉衣,始有衣服。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一种以“经世致用”为标志的道咸学风,代替了以考据为特点的乾嘉学风。文学界也出现了一批敢于面对现实、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文学家,林昌彝就是其中一位极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他的《射鹰楼诗话》(下简称《诗话》)是鸦片战争时期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本文拟就这部诗话主要的内容作一些初步的评价,探讨其在中国诗话史上应有的地位。首先,《诗话》突出表现了爱国反侵略的思想,是鸦片战争时代中国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代诗话虽然浩如烟海,流派繁多,但大都回避现实,仅以历代诗歌为评论对象,力主诗教,以资闲谈。到了  相似文献   
10.
日据时期,台湾僧人不受日本统治的影响,仍然有增无减地前往鼓山受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南方著名的丛林,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台湾佛教界一直保持与福州鼓山的信息沟通,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互动频繁,清朝规定台湾僧侣必须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受戒的影响深远,台湾佛教界长期没有传戎的能力,台湾佛教界的僧人只有在福州鼓山受戒后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