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祭祀型节日可以被看作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文本,节日仪式、节日功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复合、变异,但依然能从行为实践中推演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及其生存状态。溯源的目的不仅是寻找节日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些隐藏在言语行为背后的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这关乎着仪式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在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四一年七月十三日下午,五十七岁的林则徐在浙江镇海积极设防之际,接到清廷谕旨,以莫须有的罪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翌日,林则徐便踏上遣戍伊犁的途程。当林则徐于九月行抵扬州时,由于黄河堤决,又接旨命“折回河东效力赎罪。”林则徐便立即前往河南祥符工地,  相似文献   
3.
以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及其解释系统为研究个案,对节日仪式与民间文学的互文性进行阐释。传说圈、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对节日仪式的构建都依附于历史与文化的变迁,民间文学在为节日仪式寻求"合理性"的过程中,曲折地反映出传说圈内部各种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关于民族节日现代化演变的研究不甚枚举,文化变迁理论被广泛运用.本文旨在对文化变迁视域下的民族节日进行研究,打破对节日现代特征深描的惯例,而将研究重心放到刀杆节成型过程中,通过追朔、推演,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角把握民族节日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