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侯宜杰 《领导文萃》2011,(11):87-90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其名堂始于何时,则无从查考。笔者孤陋寡闻,见到贿赂名堂出现于正史之中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据《明史·杨允绳传》记载,总督和巡抚到职的时候,照例要贿赂权要,名为"谢礼";有所奏请,也要贿赂,名为"候礼"。及其任满营谋升迁,或是避难求去,或是犯罪想着补救,或是做错事情希图庇护,那就"输贿载道",花钱更多,只是这些均无什么名堂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汉前期分封制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原来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后来转化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和建立全国政权后,先后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这些封国几乎相当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全部土地,汉中央直接控制的实行郡县制的地方仅占全国很小的一部分。此外,他还分封列侯一百四十余人,领有或大  相似文献   
3.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当中的表现,史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拟就立宪派的所谓投机、同革命派争夺政权及拆南京临时政府之台三个问题,谈点粗浅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 关于立宪派“投机”的问题此论自民国成立即为胜利了的革命党人所大肆渲染,至今不衰。在任何一次大革命中,总难免有个别投机分子混入革命队伍,辛亥革命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辛亥革命中的所谓投机者不是个别人,而是一个政治派别,众多的立宪派人士。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早期维新派要求开设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就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就笔者所见,1895年之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人提出过君主立宪的主张,早期维新派所说的“议院”并非什么君主立宪制度。谨申述理由如下。首先,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近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度,是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妥协的产物。君主立宪者,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之谓也。君主立宪,关键在“立宪”二字,“立宪”即制定宪法。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产生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之中。为了取得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动员人民参加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5.
关于杨毓麟的一封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宜杰 《船山学刊》2003,(1):160-160
关于杨毓麟的一封信@侯宜杰~~  相似文献   
6.
清末合法政党宪友会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均严厉禁止人民结党立会。清王朝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害怕人民反抗,禁令尤严。1905年孙中山等建立的同盟会可谓中国第一个正式的资产阶级政党,因其为革命党,不为清政府所容,所以直到这时还没有一个合法的资产阶级政党出现。 1906年预备立宪以后,封建禁令有所松弛。已有先进人士开始把立宪团体作为组建政党的前奏,发出“预备立宪宜先组织政党”的呼声了。为了创造建立政党的条件,立宪派自  相似文献   
7.
评清末官制改革中赵炳麟与袁世凯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了仿行立宪的上谕,确立预备立宪为基本国策,从改革官制入手,以立基础。这是一个震动中外的异常之举,宣布了国家由此进入预备立宪,即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开始近代化。次日朝廷派定载泽等编纂官制,制定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直隶总督袁世凯是其中之一,并命庆亲王、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和大学士孙家鼐、军机大臣瞿鸿(礻几)总司核定。官制改革揭开了清廷预备立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