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社会学   9篇
  2010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五四以来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四种激进传统,即科学主义、浪漫主义、天启心态和民粹主义,认为将知识分子的终极价值理想一概诉诸社会运动,往往将导致乌托邦救世主义或极左思潮的泛滥,因为这些价值思想作为民间的道义力量,只能对现存秩序起一种舆论上的制衡作用。文章认为,对传统的道德宗教不能完全否定,现代市民社会的秩序即有赖于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阿尔诺德·豪塞尔(Arnold Hause)的巨著《艺术社会学》(1974年)是其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集大成的著作。他在本书中探讨了艺术的各种形式和各个领域,同时以西方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勾勒了艺术史的主要轮廓,可以说是一部从文化史角度出发,以社会学视野研究艺术的百科全书。豪塞尔于1892年生于匈牙利,以后就读于布达佩斯、维也纳、柏林和巴黎的几所大学,先后师从于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维贝尔、维尔纳·桑巴特和爱恩斯特·特洛尔兹等。1924年至1938年,他在维也纳研究电影新艺术。1938年前往英国,十年之后他获得了英国国籍。1951年之前他在里兹大学执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法国知识分子的主体始终高举着平等、博爱、理性王国和人道尊严的理想旗帜,倡导破除传统、彻底改造社会的普罗米修斯式使命;而英国知识分子的主流相对来说则是相当尊重传统,具有虔诚的宗教精神,愿意从琐屑、平凡和枯躁乏味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因此,事功精神和浪漫理想形成了英法知识阶层整个心态世界的鲜明对照。作者指出,法国主流知识分子对中国“五四中”以来文人学者的深层影响,主要体现在无神论的反宗教情绪、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以及乌托邦救世主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问题、材料和方法人们从《青春万岁》)和《红衣少女》这两部影片的对照中可以看出;两个时代的中学生的面貌都反映了各自的时代特色。如果说五十年代的学生还受到成份论和个人主义等观念的困感,那么最维妙维肖地刻画八十年代学生形象的是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我最像我自己”,另一句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世界”。  相似文献   
5.
人格类型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在他所处的社会团体中,由于受道德和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固的个体文化或行为模式。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当前的大学生的人格类型进行由定量到定性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一种大学生的理想人格,这对于我们是一次尝试。本文力图用事实说话,把运用抽样调查所得到的材料拿来深入分析,逐项研究,从而推导出一个一般地、切实可行的理想人格模型,并且指出理想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供从事教育学、伦理学工作的同志和大学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同志努力运用三论(即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和数学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科学的术语来分析社会现象和预测社会的发展,这给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对于具有实证主义传统的社会学(从世界范围说),这无疑是一个始终富有魅力和广阔前景的课题。回顾社会学史,社会学不断地受到自然科学成果的推动、更新和充实,但另一方面,自然主义的社会学方针也不断地为人文主义方针的学者所批评和反对。双方的论战不是徒劳的,也不是简单的重演,不断更嬗和变异纷繁的杜会学流派之间的论争大大开拓了人们的社会学视野。认真反思历史经验,在坚定不移地相信自然科学最终同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这一前提下,付全力研究由具有主体性的人所构成的人类社会的特殊之点,付全力找到人类社会不同于非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之间的不同之点,从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研究社会的特有的理论和方法论,是进一步吸收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刊有志于此久矣,只是此类文章尚得之不易,所以这一期先就社会学史上的老问题作为引子,我们在上海大学文学院现四年级学生学习《西方社会学史》的文章中选了一篇。狄尔泰的观点未必正确,但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探索研究人类社会的特殊理论和方法论。某些言之有理但往往失之偏颇的观点为本身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社会学家所吸收,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学(以及未来学等)领域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分析方法。“《小的是美好的》中的人学观点”和“《第三次浪潮》内在分析结构简析”两文介绍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析社会点”现象的方法论,我们这次也同时刊登,目的是借他身来说法,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把“人的因素”纳入他们的分析结构中去的。确实,国外自七十年代以来,人文主义的方针渐占优势,对定量化、社会系统等五、六十年代风行的自然主义方法颇多抨击,但我们决不是赶潮流,而是恳切地希望同广大的社会学工作者共同探讨这一重要问题。所以,我们不但欢迎观点持中的文章,而且将刊登“纯”自然科学方法或“纯”人文方法写成的作品,只有充分把问题展开,才能真正深化我们的认识,建立有马克思主义水准的社会研究方法论。而在今天,各门科学的特有方法论及其共同的方法论之重要,已使人们称现代为方法论的时代。单凭这一点,就敬请您耐心地把这些略见枯燥的文章读一遍吧。  相似文献   
7.
1.边际人的跨文化经验所谓边际人(marginal man),是指生活在两种民族文化边缘的、因此也称文化边际人。他们往往是一种民族文化中受了教育,内化或社会化了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随后又来到了另一种民族文化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又接受了后一种文化的某些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等。他们一身具有了两种(或多种)文化经验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著名社会学家帕克(R.Park)在对美国移民的研究中总结了边际人这样一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和美国学等文献资料,探讨了美国民族精神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和性格倾向,包括:追求个人自立和自尊的个人主义与崇拜时尚的从众主义相并存;清教徒式的宗教精神与物质崇拜相结合;强迫性的平民化享乐主义与作为无意识心理习惯的工作伦理相同处。文章认为,这些矛盾既反映了美国人的典型性格倾向,也说明整个美国文化中充满了悖论。  相似文献   
9.
时值九十年代第一春的马年春节,出现了一个与往年颇为不同的现象:人们不仅在大年三十晚上临近午夜时集中燃放爆竹,以示辞旧迎新,而且从年初五凌晨开始,密集的爆竹之声再度响彻了中华大地。其欢腾热闹的气氛并不亚于年三十晚上。人们都都知道,这是为了迎接财神,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交上财运。换句话说,人们的心理是想发财,而在现实中真能够发财,又绝非易事,于是人们便借助于象征性的礼俗来求得财神爷的帮助,由此人们的那种发财心理也一时得到了某种象征性的满足,以象征性的礼俗活动获得了预演发财的快感。  相似文献   
10.
傅:顾先生,您知道,中国目前仍然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如何借鉴西方的各种文化制度,创造性地重塑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旧的体制,似乎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您可以用文化理论对之分析探讨一下吗? 顾:好。你以前提出过一个概念,对我很有启发,当然我也想到过,这就是替代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