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7):17-17
羊肴,即羊肉所做的荤菜。在我国,羊肴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据载。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就将羊肉煮的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此后,南北朝时有一人叫毛修之,为了巴结皇帝。献上了羊羹的绝味,因此而被皇上封为太令官.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你看。一道羊羹竟能买通皇帝.升成大官,这羊肉的作用是多么了得!到了隋朝,有一美食家谢讽。写了一部《食经》,其中列了一款美馔叫“细供没忽羊羹”,其味鲜美无比。唐代时,无论宫廷御膳,还是市井街头,羊羹汤已不鲜见,有诗为证,“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更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专门赞美羊肴,并成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2.
蒙元面条     
如果我说挂面是蒙元时代的发明,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其实,这是千真万确的事。翻《中华历史通鉴》,在“民俗史卷”中有确切记载。  相似文献   
3.
蒙元在中国是继辽、金之后,兴起于北方由蒙古族统治的一个强大的政权。由于其历史上连年征战,继之而起的是领土的迅速扩张,故许多人以为,武治有余,文功不足是其显著特征。其实不然,翻检文献,特别是蒙元初期的统治者,随着战争而来的是视野开阔,因为科学技术和文化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让统治者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加快促进了本地区和本民族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4.
蒙元烧鸭     
提起北京烤鸭,可谓名冠中华,世界皆知。上至各国政要、达官显贵,下至士农工商、寻常百姓,只要到北京来,办事游玩之外。烤鸭是非吃不可的。甚至,有人说。不吃烤鸭,不算到北京!”对此,笔者有切身体会,1980年,大学毕业前在北京实习时,曾与几位同窗遍寻京华各处的烤鸭店,  相似文献   
5.
创造发生过程的研究,首先应开始于创造过程的定义。对此,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都曾予以阐释和描述,比较典型的有:1945年,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韦特墨在《创造思维》中指出“创造过程通常是这么一种形式: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们重新怀疑并重新研究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对创造过程的描述则认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创造主体人和外部世界及事物的联系,二是创造主体为满足某种直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日本学者市川龟久弥则在《创造性科学——图解、等价转换理论入门》中说:“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按过去的作法不能超越或不能突破现状的危机状态为前提进行。”中国学者王极盛在《科学创造心理学》中将创造过程概述为:“创造是人将创  相似文献   
6.
大众营养在中国的兴起,年代并不久远。我的记忆,大体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当时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而大众的饮食结构随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从谷物淀粉类食物向肉、蛋、奶的转变,简单讲,也就是由吃饱向吃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归功于改革开放,自不必说。饮食结构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老百姓手中钱的数量,很简单,当你的钱只能用来吃“钢丝面”和土豆白菜甚至野菜的时候,是很难谈到营养保健的。  相似文献   
7.
蒸饼烩菜     
储建中 《老年世界》2006,(13):25-25
先谈蒸饼。据历史记载。蒙元时期是一个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繁荣的时期,这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具体说,在民俗文化上.蒙古族和西域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使其迅速传到了白原和江南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