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所说悲剧指的是文学题材或美学对象。它以相应的艺术语言表现一种特定情势下不可解决的矛盾冲突。结局是执着于崇高理想或正义原则的主人公必须付出精神的或生命的代价。这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可以是外因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导源于内因。本文指出,在一个长时期里,我国的文学理论虽未一般地否定悲剧,却否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即否定了一切由于内因而造成的悲剧。究其原因,一是“左”的路线所致,二是苏联悲剧理论的影响。苏联的悲剧理论迄今维持旧观,而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在悲剧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悲剧理论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的悲剧概念较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这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理论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世界社会主义悲剧理论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现说与表现说是人类审美理论史上两大基本潮流。时而此消彼长,时而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相互渗透。进入本世纪,其对立似乎愈演愈烈。在西方,表现说渐见汹涌,再现被斥为陈词。在东方如苏联和我国,再现说一体独尊,表现被视为异端。几乎都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前者日益无  相似文献   
3.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历史的产物。当资产阶级还是一个革命阶级的时候,这个阶级的代言人曾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反对过封建主义。然而,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独立的革命斗争,随着这一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道主义便越来越成为无产阶级的敌人用来反对人民革命和欺骗劳动人民的工具。因此,揭示人道主义的阶级本质,暴露无产阶级敌人利用人道主义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种种手法,曾经是、现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重要战斗任务。在这场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粗浅心得,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道主义的批判。错误和疏漏之处,祈望指正。  相似文献   
4.
论美的规律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前提。美的规律便是造就有生命的个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规律。审美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社会的驱动力。丑作为美的伴生物,不表现人的本质,“审丑”永远取代不了审美。研究美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探讨了美的规律的宏观方面,并论征了它的某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自五十年代马克思所著《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一书中译本出版以来,我国美学界有日益增多的论者试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角度说明美的本质或美的产生。虽然具体论点或有分歧,但总的看来,将人的审美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无疑是  相似文献   
6.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艺空前繁荣,塑造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典型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象乔光朴(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罗心刚(话剧《血,总是热的》)、梁言明(话剧《未来在召唤》)、丁猛(短篇小说《三千万》)、车篷宽(中篇小说《开拓者》)、刘大山(短篇小说《你是共产党员吗?》)郑志桐(短篇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梁霄(短篇小说《火红的云霞》)、邢大为(话剧《初春》)、袁志成(话剧《谁是强者》)等等,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了。 那末,这些形象具有一些什么值得注意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7.
纵览1991年上海文学刊物,一些理论工作者对原来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阐说,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关于文学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有文章认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行的各种文学理论教科书,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的回答——“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