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清河机械厂是三线建设时期迁建的军工企业,由于受特殊的管理体制、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文化孤岛.从该企业转型失败后职工的社会生活状况看,孤岛文化背景是影响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孤岛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差异过大,增加了两种文化对接和整合的难度;单一的社会关系网络导致移民获取社会资源的渠道狭窄,社会运作资本不足;独特的心理状态抑制了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意愿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刘有安  张俊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3,(4):70-75,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信众不断增加,传播区域不断扩大,已开始向多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其原因主要有国外基督教渗透、国内教会组织的传播及个人信教.对民族众多、宗教多元的地区,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我国的文化安全等都将造成一定影响,作者以甘宁青地区为例做了具体分析,提出必须依法加强对基督教的管理,打击非法传教活动,加强民族宗教问题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在文化适应中常常会被迁入地居民赋予“污名化”称谓,这种行为对移民的文化适应产生消极影响。产生“污名化”的原因既是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两种不同民间文化差异的结果,又是迁入地居民对移民群体文化排斥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迁入地居民为提高自尊而产生心理认同感的反映。“污名化”是特定阶段的称谓,会随着移民与迁入地居民交往与联系的加强而逐渐弱化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4.
乌兹别克人从民族萌芽开始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艰难的民族迁徙。首先从钦察草原迁到中亚,又由中亚向四周扩散。在乌兹别克人民族迁徙过程中,其民族传统文化、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乌兹别克人的迁徙历程,并对乌兹别克人迁入中亚和中国后的社会文化变迁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藏族妇女的发展问题是当今民族问题和妇女问题中的一个焦点,造成其发展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藏族妇女发展的因素。文中主要从自然环境、物质条件、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影响藏族妇女发展的心理状态、成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话题,也是关系国家兴亡、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在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一些地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于发达的、文明的社会来说,教育水平的高低,受教育群体的多少,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状况能够直接表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以及受教育者自身对其权益的觉醒更是十分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能力、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本文所指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最能体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现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突飞猛进,但是,妇女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妇女教育依然相对滞后。在全国的文盲、半文盲成年人口中,女性的比重高达71.2%。除了朝鲜族等几个处于工业发达地带的少数民族外,其他少数民族的男女受教育水平失调表现得比汉族更为严重,其中藏族便是典型。所以研究藏族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古史籍中有关“别种”史料的研究,认为“别种”是我国古代史家在著史时为了划分民族之间、部落之间或部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国外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或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认为“别种”与“别部”在我国古史籍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并对史家在记载中出现“别种”的原因,以及“别种”这种记载法对我国后世史家在少数民族的记载和划分方面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大量支宁建设者迁入了宁夏。这些移民在人口构成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宁夏的人口规模和民族居住格局。然而这一移民活动违背了人1:7迁移的自然规律,不利于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导致移民巩固率低。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状态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及民族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是布依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发现,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让身在异乡的布依族找到了群体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增加了族内群体团结,但民族文化心理也给其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破解布依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困境,需要布依族自身自主行动,也需要流入地政府采取措施多方位、宽领域地关心和关爱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在扶贫济困、心理关怀、权利救济、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