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跨越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我们应采取的创新对策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教育创新;同时,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的意识与观念,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采用规范法人制度须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机理为前提 普遍实行规范法人制度是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提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议事日程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改革思路,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塑造为完全独立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事情恰恰相反,普遍实行规范法人制度只能是变相地维持企业既往的政企不分的局面,因而国有企业无从普遍地活起来。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首先是人们观察的粗疏。人们看到,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中型企业多为规范的法人制企业,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占到主体地位(以美国为例,1977年其公司制企业的销售额就已达全国销售额的65%),可以说,没有规范的企业法人制度就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当今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这自然与规范法人制度所普遍造就的企业独立主体地位密不可分。有人以为既然该项制度作为解决同一社会主体内部权利安排的措施而没有任何阶级性,我们当然可以拿来用了。然而此见远非切实。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规范法人制度的企业之中只是大多数扮演着完全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另外的少数虽然同为市场主体但其独立地位和竞争性则逊色得多,以至只能说是扮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近求脱困,远图发展,虽然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很多,但关键在于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是公益性国企引入竞争机制,营利性国企培育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了近二十年之久,迄今尚有许多难点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其主要根源在于基本思路不清。本文拟对国企改革如何规范法人制度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国有企业改革普遍采用规范法人制度的基本逻辑依据规范法人制度是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提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议事日程的。企业法人制度是出资者(包括投资者即资本金提供者与债权人)与由其中的投资者设立的财产经营组织即法人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法人或自然人之间依法结成的一种财产关系。本文讨论的重心在于投资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股东与法人组织即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