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2.
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它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流传千余年之久,对国内特别是对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西藏佛教又称喇嘛教,或称藏传佛教.本文试就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分四个阶段即:佛教传入西藏地方、佛经的翻译阶段;佛教再度宏传藏地、不同教派的出现和西藏地方化的佛教——西藏佛教形成阶段;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掌政阶段;解放后实行民主改革后及现阶段的西藏佛教,述说于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30日,法国人种学教授G·哈维斯乔尔达尼应邀到云南省博物馆作关于欧美人类学起源与方法的学术报告。该教授长期在法国科学院普罗旺斯大学地中海比较人种学研究所任教并从事科研工作,著有《科西嘉牧羊人——尼奥卢村社共同体》一书。 G·哈维斯乔尔达尼教授在其关于《欧美人类学起源与方法》的学术报告中提出,人类学作为人文科学中的自然科学于19世纪在欧美兴起绝非偶然,与下列三大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一、美洲大陆的发现与非欧洲式古代社会类型的存在,动摇了西方是人类历史中心的观点,促使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存在、发展及其在自然史中的地位重新进行思索,从而为人类学的产生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性的动态实践特征和持续演化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程度低、策略性行动强的“合作博弈”的实体关系。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寻求贫困治理合作的可能性,贫困治理的目标一致程度和行动主体的利益契合程度是影响二者博弈最终走向的关键变量。借助于这种互动模式,社会组织在当前行政治理体系异常强大、社会主体性发育水平尚处低位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到乡村发展场域中,不仅发挥了贫困治理的实际功能,还获得了组织自身的发展空间。不过,由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合作博弈的过程本质上还是以呼应政府部门偏好为核心特征,从而强化贫困治理中工具主义导向的事本逻辑,而更长远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6.
劲驰 《老人世界》2011,(3):43-43
我认识家居唐山市丰润区年过七旬的老人杜金屏,是因为过去同在一个县区里工作,又经常读到出自他笔下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的精美诗文。但真正走近他,却是在收到他亲笔签名最近出版的诗选《物语心音》一书后。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有效途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企业,清洁生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路径。因此,深入研究和实施清洁生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民工数量、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民工工资的历年统计数据,建立4个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会使农民工工资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城乡、工农政策。4个统计模型的结果显示出了与一般发展经济学原理相悖的4个问题,且其中3个模型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因果积累循环。通过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农民群体的地位被边缘化并不断加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老五  劲飞 《中外书摘》2011,(7):82-84
骗子、超级会装的专家、高干家属团、爱做局的阴谋家……热闹的饭局,凶险的江湖。  相似文献   
10.
规划是我国政策过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机制。 学术界对于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的起草制定阶段,地方实践操作阶段的讨论还较少涉及。 中国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扶贫开发是重要的实践领域。 文章基于一个“整村推进冶扶贫规划案例的考察,探讨发展规划的地方运作策略及其实践困境,从而延展出对完善发展规划机制的讨论。 研究表明,“作为理念的规划冶和“作为实践的规划冶是一对无法分割却又颇具张力的命题,发展规划实践运作过程中的条线化控制策略、组织化动员策略以及简单化操作策略虽然自上而下推动了规划从理念到实践的快速落实,但随之产生的规划制定的理想化陷阱、规划实施的形式化风险以及规划落地的负激励效应等现实困境则限制了规划的实践效果。破解这一实践难题,必须返回到规划作为一种社会变迁机制的本质属性层面寻求答案,将规划视为具有系统复杂性、长远渐进性和动态调整性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