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激励空缺”是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中一个独特的历史难题。解决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结合国情批判地借鉴国际企业界期权报酬制度等有效经验。为此,本文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主要问题和评述从“承包制”到“年薪制”的制度变迁基础上,专门探讨了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创新面临的现实障碍与政策选择。作者认为,推行企业家期权报酬制度创新,应根据上市公司、高科技企业、非上市国有大、中、小型企业的各自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中国江苏省与韩国全罗北道结好十周年。为了参加两国友好省道之间的纪念活动和主题为“环黄海经济圈中的江苏省与全罗北道共同发展战略”的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根据2004年10月韩国全罗北道发展研究院院长韩泳奏博士和中国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联合发出的邀请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城乡聚落系统各自的发展轨迹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离和对立所带来的社会弊病,中外社会学家建立了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然而,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和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对社会聚落系统分化的类型及其关联,进行了理论反思。其重要标志就是对介乎于城乡之间的新型集镇聚落系统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随着集镇聚落系统研究的深化,循着当年社会学先辈们建立城市社会学和农  相似文献   
4.
“长期激励空缺”是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中一个独特的历史难题。解决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结合国情批判地借鉴国际企业界期权报酬激励制度等有效经验。为此,本文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企业家期权报酬激励制度的国际经验。最后,专门探讨了我国企业家报酬激励制度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与政策选择。作者认为,推行企业家期权激励制度创新,应根据上市公司、高科技企业、非上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非上市小型国有企业的各自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金城集团的实践案例,对企业战略规划、产业性质定位、目标市场取向、市场扩张路线、管理体制创新与全球战略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总结了金城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模式”的有效经验及其主要特点,而且揭示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规律及其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之一,就是地球表层上散布着的无数个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类群体聚落。这些聚落构成的人类聚居系统既给人类群体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的空间分布和生存格局,使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集镇社区源远流长、形式多样,为世所罕见。数千年来,它以城乡社区为“参照系”,生长着,并在城乡两头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从现实性和发展趋势看,深入研究处于城乡中介的集镇社区,将为我国在“四化”建设中制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和城乡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打破世界城市化先集中、后分散的“定规”,大力发展和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集镇社区,使我国城市化走出一条新路来,少  相似文献   
8.
社区     
社区是居住在相邻的区域内,通过共同的经历和体验而一体化的人口聚合体,它具有许多共同的机构,具有整体意识,并能在危急时有效地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是各种活动的综合,它把一个地区的居民联合成为能够在社团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需在广泛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为此,本文首先从政策动向、总体规模、分类特点、主体力量、投资领域、管理团队等方面考察了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态势,进而分析了江苏·南京创业投资的实践进展及其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并据此从公共政策研究角度提出了七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陇海线经济区支柱产业带选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海铁路的贯通为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制定东陇海线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必须以支柱产业为载体。本文根据国际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先进经验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 ,设计了产业份额、产业增加值比率、利税贡献率、资本产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需求收入弹性、年均产业增长率等 7项指标体系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ClusterAnalysis)测算徐州、连云港二市主要产业的综合指数 ,据其排序选择二市各自的 5大支柱产业和后续备选产业 ,并就上述产业的数量特征、变动趋势与发展前景、东陇海线经济区产业带建设的主要思路与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