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德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现代德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音较为简单,单词不须注音;2.词形变化复杂;3.词序灵活;4.句子结构广泛使用框形结构。与德语相比较,汉语的特点是:1.无词形变化;2、词序比较固定;3.广泛使用意合法;4.广泛使用无主句;5.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 综合德汉两种语言的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在德语教学中通过这两种语言的对比,可使中国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德语。本文试图就德汉比较的内容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哲学的党性党性,就其本意而言,是一个政治术语,指的是政治上的派别性.哲学上借用、引进这一概念,以说明哲学的派别性.任何哲学流派或体系,不是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就是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那些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的折衷主义哲学,究其最终归宿,也难以逃脱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基本派别或基本路线.这就是哲学党  相似文献   
3.
1 1847年7月,马克思发表了一部题为《哲学的贫困》的论战性著作,直接针对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蒲鲁东所著的《贫困的哲学》一书。两部著作中关于经济、哲学理论方面的重大分歧以及两部著作在当时所引起的重大反响,已逐渐为今人所淡忘。然而,今人却没有忘记接过“贫困”一词来描绘、修饰乃至定性哲学。这些年,先是有人对我国哲学现状颇有微词,接着对哲学不满的情靖日见高涨。各种评说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汇便是“贫困”,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以至于实践中一些地方把环境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来抓并取得一定成效。尽管从科学划分的意义上学界对环境建设是否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尚有不同看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与其发展环境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象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这段话,出自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有的同志便把它当作马克思的话。例如杨明同志在《自由和它的界限》(载《人民日报》1987年1月16日理论版)一文中,以及《依法办事,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载《光明日报》1987年1月22日)一文的作者,就是把这段话作为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的见解予以引用的。事实上,这段话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宣言中关于自由权的规定的转述和解释,并加以剖析和批判。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这篇文章的学习,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理论研究现状(一)特点简要回顾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将给我们总结这种研究的特点以重要启示。我们知道,自觉地、明确地、有意识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来认识和研究,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是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大背景。其中有几个高潮。1979年9月,叶剑英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