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所谓“新社会阶层”,试定性定名为“知识资本家”、“艺术自由职业者”、“高薪阶层”、“民族资本家”。在当代,“知识资产阶级”都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成份。善于经营管理现代企业之新兴的“管事”人才,快速成长。“民族资本家”所经营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客观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对社会各类产品的供给,解决劳动者就业,都起了一定的良效作用。人类的合作行为,是特定人为自觉协调方式的对立统一。推行“中庸之道”,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分配矛盾,就可以避免社会冲突动乱。  相似文献   
2.
一、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人们之所以要占据和占有空间财产,获得其产权,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当其空间尚为自在之物时,它就天然存在着可供人们使用的功能,所以人们才去利用它、开发它.而当空间财产成为商品时,这种人为的使用功能就又转化为空间财产的商品使用价值.1,容纳功能.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它固有的容纳功能.在常人的意识中,空无一物,是没有用处的.而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正是在于它的“空”和“无”.中国老子著的《道德经》中有一段话:“ 户(门)牖(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们使用其它财产,是要其功能释发于外,是“有之以为利”(?) 而使用空间财产,则是要使自身和所占有的财产置于其间,或往返其间,是“无之以为用”.  相似文献   
3.
宇宙万物,于存在对立成份的同时,还存在中间成份,它是宇宙事物实现对立统一的基本要素。其中,“度”具有一定的幅度,形成过渡期间,这时,事物处于质变的中间兼容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空间”,是一种地面和海面上空的场所,它能够供主体进行活动以及将所占有的各类客体置于其间。这种“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财产客体。“空间产权”,即“空间财产权利”的简称,是一个现实存在,并且已经不断发生边际纠纷问题,为此,从理论上和对策上对这种特殊形态的产权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社会财产及其权利是一个系统,依其客体的形态可划分为物质产权、知识产权、人身(及劳动力)产权、货币(及证券)产权等类产权。①本文探讨的“空间产权”可称为第五大类产权②.一、“空间产权”。的客观存在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老子著述的《道德经》,在"自然"、"道"、"德"、"为"四大领域中,极其精辟地概括了四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有",是指宇宙"自然"的各类个体;"无",则是指囊括万事万物无数个体的"自然"总体。"可道",只能在一定周期之内,起特殊支配控制作用;"常道",则反复在无数周期的总过程中,反复起普遍支配控制作用。"下德",只能取得微观的、个体的、眼前的、有形的、易于察觉的"利";"上德",则能谋获宏观的、总体的、长远的、无形的、不易察觉的"用"。"有为",是具体做这样或做那样的微观作为;"无为",是抽象谋筹国计民生总体方略的宏观作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