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开发创造性,才能搞好这项工作,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本文重点分析企业经营创造性开发的理论含义和日本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2.
从新经济史的角度观察产权的形成因素 ,可以发现技术、人口、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占有重要位置。产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公有产权———排他性公有产权———排他性私有产权。从公有产权到排他性公有产权的转变主要受人口因素的影响 ,而从排他性公有产权到排他性私有产权的转变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则是按个人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公司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论以实现经营稳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日本企业制度吉林大学商学院吕有晨企业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指企业获取市场份额和夺取利润的商务能力,其本质在于内部经营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社会日显重要。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它能够创造新的劳动手段,引起产业结构、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带来生产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企业制度是企业内各类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程;也是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依据和标准。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明确和处理好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地位和关系,确立企业内合理的责、权、利分工体系。由于企业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因而作为企业制度还应包括反映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经营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资金要素和信息要素。在这些经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否有活力,能否在激烈地竞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各要素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如何结合。本文拟就如何实现企业经营要素的优化结合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垄断资本为了加强对劳动工资的宏观管理,除通过政策、法令等手段进行干预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和经济措施。这些措施与政策、法令相配合,不仅完善和强化了对劳动工资的宏观管理,同时,对劳动工资的微观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简论避税与防避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避税可以理解为纳税人采取不违法的、但不一定符合立法意图的减轻税负的行为。它与逃税的区别在于是否违法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 ,避税是纳税人的正常追求。税管部门要变反避税为防避税 ,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防避税工作 ,努力提高国家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9.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增强企业活力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企业经营机制既不是完全市场型机制,也不是完全计划型机制,而是多元的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企业经营机制,不仅要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要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而且要求企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要互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因其特殊性而产生的各种矛盾,是确保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健康发展的关键。与一般商品相比,劳动力与其所有者的劳动者具有不易分离性;劳动力的生产具有分散性;劳动力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劳动力的质量具有可变性。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和强化劳动合同制度;制定和健全就业条件法规;改革和完善工资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劳动组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