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尚书》是我国记述上古史事最早的一部史书。今传《洛诰》篇载周成王初年如下几件重大史事:一、周公营筑洛邑;作《洛诰》,告成王居洛之义;成王在成周烝祭文武,诰命周公后。二、周公教诫子伯禽和成王诰命伯禽等语。三、成王在成周行殷礼,周公致政,成王即政,祀天改元,称秩元祀。篇末署“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王国维在《洛诰解》一文中,从文字到史事均作有精深的注疏考释。上述史事年岁,总括于成王七年①。郭沫若在  相似文献   
3.
女娲传说史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女娲“炼石补天”、“为女婚姻”、“为女正姓氏”、“搏士为人”等传说,流传很广。就史籍来说,最早见于《列子》和《淮南子》,皇甫谧《帝王世记》及司马贞《三皇本纪》等因之。此后历代古史学家和文人们,论述者益多。这些传说究竟反映了些什么真实历史内容,汉魏以来,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常被当作“虚妄”、“荒幻”的无稽之谈。远古人类在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不断地战胜自然,改变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他们追念、歌颂祖先们的苦难和胜利,对现实生活怀着无限憧憬和幻想。他们通过这种追念、歌颂和幻想的不断复述过程,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固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夸张性,有其虚幻不符实际及与宗教唯心主义互相纠缠之处;但是,确也反映了人类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和自然斗争的一定的真实的历史内容。女娲“炼石补天”、“搏土为人”等神话传说,我们如果能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入研究,是能探索出一定的其实的古史内容的,绝不是什么毫无所据的“不经之谈”。  相似文献   
4.
1.加淀粉 肉片、肉丝切好后,加入适量干淀粉,反复拌匀,半小时后上锅炒、熘,可使肉质嫩化,入口不腻。 2.加鸡蛋清 在片、肉丝、肉丁中加入适量鸡  相似文献   
5.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雍也》载: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之德,誉为“至德”。中庸至德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门弟子及其后继者子思和孟子等受其影响很大。《小戴记》(《礼记》)的《中庸》篇,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所撰,后经汉儒们窜改,损益,流传日广。南北朝时,已有梁武帝《中庸讲疏》等专讲《中庸》的著作,唐代李翱等竭力推崇,宋代“义理之学”兴起后,《中庸》受到程颐和程灏等的表彰,朱熹且以之与《论语》、《孟子》、《大学》合为《四书》,列为儒家经典著作。并作《中庸章句》、《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流传益广,影响益大。《论语》中所载孔子论述中庸之德的正面材料并不多,内容亦较质朴,《中庸》作者利用某些有关孔子中庸的语录,进行其以“诚”为中心的“天人合一”论的说教。《中庸》的第一章和第二十章以后各章是作者论“诚”的部分;第二章到二十章是孔子中庸语录汇编,是《中庸》中的原始部分,但亦已多窜易损益之处,不宜随便引用。至于后人所作有关《中庸》的注疏,更多异说,只可作为参考之用。因此,要对孔子中庸思想作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确是困难的。孔子的中庸思想,蕴藏着深刻的变易思想和辩证思想的因素,以及“执两用中”的“忠恕”伦理原则,和“执两一贯”的论理方法。这些思想,贯彻在其有关的言论中,散布在《论语》各章的有关方面。如细细地加以剖析,还是可以探索出一些真实面貌来的。兹特试探如下,提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6.
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们合力编写多年的《六朝史》新著,终于顺利完稿,並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付梓问世。我是江苏武进人,又是苏大历史系兼职教授,喜讯传来,倍感欣慰,为之称庆。有关此书写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论旨,张承宗和田泽滨同志曾和我商议过多次,最近又谈到书稿,使我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兹就本书中有关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问题的探讨,随笔写点感受和想法,算作序言。  相似文献   
7.
兹悉长琦同志两年前攻读博士学位时,由我指导下所完成并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印行问世,深为欣慰。随即执笔抒写几点想法,以为之序。 两晋南朝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世族政治。具体来说,是世族地主阶层以其与皇权特殊结合的方式,排斥了统治阶级的其它阶层对权力中心的介入,从而形成了世族地主对社会政治的控制和对国家权力的长期垄断。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是特殊的,而且在西方各国封建社会史中也未曾见过,充分显示了其亚洲或东方宗法式社会类型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开展中西封建社会政  相似文献   
8.
自从郭沫若、翦伯贊两位同志分別在去年一、二月发表有关曹操評价的文章以来,到現在已經一年了。这一次的討論,史学界的同志们广泛地动員起来了,具有空前規模的群众性。它对馬克思列宁主义史学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次討論,涉及一系列理論問題,我們認为这些理論問题,都是正确評价历史人物必須首先解决的。現在将我們对这些問題的初步意見提出来,和大家商榷,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实践标准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史学战线如何拨乱反正,如何正确理解实践标准与历史研究的关系,使历史研究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确是我们每个史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新课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初步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讨论已经进行半个世纪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分歧愈见加深,这不能不引起史学理论界的重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揭示了古代东方奴隶制生产方式的最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一文是这一理论的核心篇章,是开启古代东方社会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然而,该文的地位和理论指导意义,在东方史研究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重视。及时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一文,以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在理论上和概念上的混乱状况,实是当前史学理论研究深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