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家,并不限于哲学家,但他们往往是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学科领域中有卓越成就和哲学头脑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他们善于组织一系列的概念做为命题而揭示事物本质。他们善于综合众多的观点而建构成卓越的理论框架。他们的理论观点不是零散的,而有其内在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制。  相似文献   
2.
当元、白新乐府运动和韩、柳散文运动放出了熠熠光芒后,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相对地沉寂了一个时期,没有出现什么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潮。直到公元九、十世纪之际,文采斐然、引人入胜的司空图的《诗品》和提倡“韵外之致“的其他篇章,才重又为理论批评史开了新页。就在九世纪中期,约当唐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四代,也就是在这一个理论批评界一时比较沉寂的阶段,李商隐的反对拘挛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世长辞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光芒万丈的灯塔,不断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当我们再一次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介绍一个合作社》时,我们进一步领会到党领导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而对文章中引用的清代进步诗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我们则感到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古为今用”光辉典范,而评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是对光辉典范的学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谈到姜夔词作时,曾经说:“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其实“雾里看花”未尝不美。尽管王的本意并非否定韵味悠长的风格。但这里的所谓“隔”与“不隔”终不免有点机械。文学史证明,有许多委婉曲折的描绘,并不一定比沉着痛快的作品逊色。它可以通过比兴手法创造出深邃的意境,抒写出表面好象片断而实际表现了内在联系的肌理和脉络。正如司空图笔下发人深思的阐述:“似往已回,如幽非藏。”看来好象一往  相似文献   
5.
风狂雨暴后的静穆王渔洋的一生处于由风狂雨暴转而为初步安定的时代。在这一位对大自然极为敏感的诗人眼中,他看到了旧国青山,寒禽衰草,看到了山山水水、悲欢离合的人事沧桑,有感于明代南都白门的旧院风流已经成为往事。他的多感的心灵是有颤动的。然而,由于清朝的统治毕竟已趋稳定了,而况康熙帝又确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安抚民生的措施,这就不能不使得王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出版事业的主流是兴旺的,但作为支流说来,是不是有些严峻的问题急需解决坭?我认为是有的。先说主流。随着深化改革的春风照拂,在全国各条战线上都传来喜讯的同时,出版事业的形势也是振奋人心的。比如,最近,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对优化选题有所重视,对各种承包责任制,考虑了如何求其完善的计划,特别是注意到把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着眼于建立和发展一种开放式的、效率高的、充满活力的图书发行体制。千呼万唤的《版权法》比较成熟的稿子听说也已经完成了,正在争取早日提请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是否游过江乡(今长沙一带)?这不仅涉及李商隐生平行踪:还牵联到他《赠刘司户蒉》一诗的系年,也关系到他对唐武宗和宣宗的不同的政治态度,不可不辨。清人冯浩认为李商隐曾于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冬间游江乡,次年正月北返。张采田赞同其说,并有所发挥。一时似无异论。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唐史余沈》力辟开成五年之说,博综史料,考据精详,堪称佳作。但我既不同意冯浩、张采田以及最近出现的开成五年冬(公元840年)  相似文献   
8.
<正> 想起《红楼梦》里说过贾宝玉是“杂学旁搜”,我不由联想起我青少年时代,也很有点这种味道。“杂学”而又是“旁搜”,不免有一点读书零乱或者是缺少有目的地汲取和剔除知识的意味;然而从一个初初治学的人说来,不懂得治学方法,光从兴趣出发,乱翻乱看,齐头并进,主次不分,缓急不辨,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从“乱”到“不乱”,从无计划到有计划,有个千山万水的过程。回头一看时,对走过的弯路,就有清醒的认识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还比不走弯路或不大走弯路的人,更能从教训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9.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古人在思想性方面的评价从思想内容上最早肯定李商隐的要推王安石。《蔡宽夫诗话》称:“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他之推崇杜甫大概是因为杜甫的“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子美画象》)。而他之所以喜爱李商隐,尽管和他认为李的学习杜甫诗律有关,但更重要的可能还因为李的部分诗篇中有着杜甫的具体而微的“沉郁”精神。这从他所欣赏的李诗,可以得到证明,那些诗不是什么《无题》诗,而多属有关忧乱伤时之意和苍凉浑健之音的警句。  相似文献   
10.
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与其时代折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郑元勋到黄宗羲这正是晚明文艺启蒙狂飙掀起高潮以后的一段光景。公安三袁中的小袁故世已经7年。略晚于公安派的竟陵派领袖钟惺故世也已6年。就在这1630年(崇祯3年),晚明著名小品文选家郑元勋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文以自娱”的主张。他不但编选了一部独抒性灵的、极洋洋大观之致的晚明小品文选集,还给选集起了一个很别致而饶有深意的书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