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迫切需要科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指导。列宁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前几年,新制度经济学不仅在西方“大行其道”,而且在中国也非常走红,甚至有以它来指导改革的倾向。这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以马克思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改革启示。一、关于人格假设与基本分析方法马克思对人格的假设是牢固地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一方面,作为客体的人,马克思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试析制度因素对新古典生产函数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经济定义的生产函数只涉及生产过程的技术关系 ,忽视生产过程的社会经济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与制约。为此 ,我们必须在制度内生化的基础上重新定义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企业内部制度与社会经济体制两个层次上分析了生产函数为何、如何受制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最后 ,指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制度创新带来的效率更大  相似文献   
3.
按照“团队生产”理论,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也存在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穷庙富和尚”、“59岁现象”、过度在职消费等现实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求解“如何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减少国企高管的偷懒行为?”这一长期困扰政府的难题,并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最优解”——合理的产权安排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确立,劳动、资本、知识和管理四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并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基于群体间收入分配现状,本文论述了政府权力的不同运行模式对群体间收入差距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即规范的政府权力干预有助于缩小市场因素造成的群体间收入差距,而不规范的权力干预将破坏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与机会平等的原则,最终导致群体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发现不规范的权力干预导致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不断提高,从而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因此,调节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关键在于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规范,建立有效政府,抑制垄断并统一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5.
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企业绩效决定性因素问题的理论探析 ,主要有产权论、超产权论和核心竞争力等三种理论。这三种理论一方面能够深入到企业内部来探讨企业效率 ,由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开阔了分析企业绩效的视野 ;另一方面 ,它们对企业本质和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认识各有偏颇 ,表现出明显的形而上学特征。为此 ,本文立足于企业是生产能力体系与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的基本认识 ,认为企业绩效是由制度、管理和企业能力系统因素所决定的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 ,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也将随之而变化 ,因此 ,要探讨企业的绩效问题 ,我们必须持辩证的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一、步入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之路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吴宣恭教授,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著称的经济学家。吴宣恭教授1930年生于福建晋江,1951年厦门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毕业,1985年任教授,1986年创立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并任导师。曾任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校长、校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市场失灵及其如何矫正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我国的市场失灵既有一般市场意义上的失灵 ,也有市场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失灵。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对市场失灵与治理的理论分析都侧重于制度分析 ,所以 ,本文从 ( 1 )分析问题的哲学基础与方法上的差异 ;( 2 )市场失灵类型、表现与实质上的差异 ;( 3)市场失灵成因与治理上的差异等方面有比较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市场失灵及其制度矫正问题的不同理论分析 ,以求为分析和治理我国的市场失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福建省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稳定快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是福建省实现稳定快速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与动力源泉.福建省经济结构矛盾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制度创新的不对称与不互补.要解决福建省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在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实现非均衡体制创新模式向均衡体制创新模式大转化,努力做到制度创新中对称与制度互补.  相似文献   
9.
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30多年间,在单维效率或GDP导向的改革绩效评价标准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速度越来越快,收入分配越来越向权力和资本集中,且国家控制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存在不少问题,引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利益格局失衡,特别是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在当前收入分配公平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应该改变单维效率评价体系,形成多维的体制改革绩效评价体系,让市场更多地解决效率问题,而政府更多地专注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这应该成为新改革模式的核心部分。与新模式匹配的更公平的分配制度也将使大众特别是广大的弱势劳动集团享有更多的改革收益,进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微观个体异质性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财富分配效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防止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带有初始财富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讨论如何调整货币规则以提升福利公平。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将显著提高财富与收入基尼系数,且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家庭收入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由财富存量决定,货币政策首先通过收入结构差异加剧收入分化,随后借助家庭消费与资产配置行为放大财富不平等;中央银行应允许通胀与产出缺口小幅波动以防止消费差距过度增加;纳入家庭消费分布二阶矩的泰勒规则能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小福利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