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概念。然而要具体理解人生的实质,尤其是认识人生“最值得”的价值标准,则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伦理学史,便是思想巨匠们探索人生奥秘的历史。 理解和认识人生,我认为至少要抓住这么几个要点。 第一,人生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过程。 所谓人生的生物性,是指人作为高等动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所谓人生的社会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动物  相似文献   
2.
夏伟东 《职业》2014,(14):153-154
本文从无线网络的硬件设备方面和无线信号两个角度对无线局域网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日益迫切地要求构建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格局,变为同时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四位一体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生活,不仅要使人民群众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要使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得到提高,这也是“华盛顿共识”为什么会受到欧洲价值观和“北京共识”的严重挑战的一个原因。因为“北京共识”提倡的是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不要市场社会,同时还要引导市场经济,尤其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去引导和塑造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结合教育战线的具体情况,大力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教育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困扰人们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怎样更加深入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夏伟东 《齐鲁学刊》2004,14(1):61-64
重德治、轻法治,这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但儒家只是轻视法治,而不是排斥法治。从荀子开始,"德主刑辅"的思想就成为当时的"新"儒家的一种重要观点。西汉以后,从贾谊到董仲舒,儒家的思想家们更是使"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统治阶级所采纳,并成为一种基本治国方略。从总体来说:儒家轻视法治,但并不排斥法治,而且在德治的基础上,还很重视刑罚的作用;西汉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无论是在治国的理论上,还是在治国的实践上,都是儒家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西方个人主义起源的论述,认为,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眼中,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而且从总的方面表明,个人主义不仅仅是我们在伦理道德意义上所理解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而是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制度的全面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因此它也造就了资本主义文明,从人性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上看,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在实践中相互认同;从政治制度上看,主张强胜弱败原则;从经济制度上看,就是保护和鼓励人们在经济领域的扩张和竞争,强调的是生存竞争原则;从思想文化制度来看,个人主义速成的是一种光怪陆离和扭曲痛楚的所谓“现代主义”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伦理学界有一个热门的命题,即“道德是人的需要的产物”.一些同志认为,应该在道德问题上突出人的需要,并依据上述命题,重构中国的伦理道德学说,笔者认为,这里讲的“人的需要”,其实只是一种抽象的、个人的需要.这就使“道德是人的需要的产物”这个命题发生了歧义,而且由此会引伸出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可见,有必要就人的需要与道德的关系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释义.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文化的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包括具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哲学——伦理学,而且包括积淀在人们潜意识之中的道德心理,只有从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来理解道德文化,才能克服以往在道德文化承接问题上的种种片面性。关于道德文化的承接问题,由于价值目标的差异,人们对待传统的和外来的道德文化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只有跳出传统的“体”“用”关系魔圈,从全文化观念的层面上,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具体实践为标准,才能够在道德文化的承接问题上迈出新步子。  相似文献   
10.
围绕“以德治国”思想的研讨 ,除了考察古今中外“德”的历史内涵之外 ,更重要的是考察中国现当代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及其规范体系。本文从九个方面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框架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