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胎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可惜,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知道中国古代有礼教、乐教、诗教,而不知道有胎教。本文首次研究胎教的美学因素,一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使胎教现代化,科学化,二是为了让胎教学说起到优生优育、改善民族素质的作用,三是为了开拓美学研究领域,让美学走向生活,为优化和美化人生贡献力量。从美学角度看,胎教是一种美育,是对胎儿和孕妇的美育。胎教主要是通过孕妇的审美心理对胎儿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苏州的现代著名海派画家陶冷月,在本世纪20年代初熔中西画法于一炉,以“新中国画”震惊画坛,和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等成为中西融合派先行者,为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绘画美学角度,分析陶冷月的艺术创新过程和艺术审美特征,说明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艺创造学的思考姚全兴创造学,是20世纪科技发展的产物。过去人们总以为它和科技有密切的关系,适用于科技创造力的开发。那么,它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文艺创造力,让创造学从科技走向文艺呢?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历史上关于艺术创造的理论丰富多彩,可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种已被证实和确立的科学理论,不仅能够推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往往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革  相似文献   
5.
不少作家都经历过灿烂辉煌的青年期,我国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也是如此。其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内驱力。一北京青年作家王朔近年来创作硕果累累。他参与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在首届上海长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今年第二期《收获》发了他的中篇《你不是一个俗人》,第四期《上海文学》发了他的中篇《许爷》。现在呢,  相似文献   
6.
当代审美文化与上海审美文化建设姚全兴一、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思考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因为人们把创造商品经济时代的人生价值、挽救人文精神的失落、解决文化消费的负效应等,寄希望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这自然是一大好事。但是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决不是轻而...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创造进化论东渐,对中国现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很大。不少美学家、文艺家倡导艺术个性,强调艺术生命力的社会作用,以及创造杜等文艺团体宣扬艺术创造性和艺术的社会变革功能,都是接受柏格森美学思想的明显表现。因此,在现代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不能忽视柏格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老而又年轻的胎教,是优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类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为加强现代美学和现代医学的横向联系,把审美的触角伸向孕妇和胎儿的生态环境、精神世界,从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角度,研究胎教的原理和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审美胎教的概念和方法。本文指出,审美胎教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符合孕妇妊娠过程和胎儿身心发育的需要,在优生优育优教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也有助于传统胎教的继承和现代胎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育应该纳入现代审美文化及其发展的背景下来审视。当代审美文化具有其他种种文化不可比拟的特点,加普遍性和超越性,对普遍人性都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超越一切利害关系。它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然而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阳刚阴柔于一体。它能够无微不至地渗透到所有社会领域和生活方式中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教育、文艺,或者服饰、饮食、美容,无不有它的影子存在、魅力存在。这就使审美文化具有美育的特点和作用。事实上,美育正是审美文化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提价了审美文化,也就提倡了美育。但美育还是有它相对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审美文化研究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有广阔的天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既要探讨审美文化的理论建构问题,又要从人类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角度剖析审美文化的意义和特点,还要对教育、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审美文化作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