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的曾志忞,本该十分注重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及其审美本质,但他却格外强调音乐教育的社会功用,而将作为音乐艺术审美性质中要素之一的娱乐性视为“治身之末”,甚至有时还流露出些微否定倾向,在音乐审美属性与社会功用关系问题上,明显表现出了一种矛盾性。其音乐教育思想的这一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演唱者只有在内心里能够形成非常清楚、非常详尽、非常形象的与演唱内容一致的视像,并通过歌声、眼神和表情传达给听众,才能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近代音乐救国大潮下的音乐审美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历史重大的变革关头,音乐教育被赋予了救亡图存、复兴民族的刻不容缓的神圣伟大的使命。不过,在音乐救国的震撼人心的呐喊中,人们又分明聆听到了对音乐自身审美属性诉求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在当时还很微弱,却昭示了后来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音乐进行学理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体验与表现:二度创作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作为一名歌唱者,当你拿到一首歌时,应做细致的案头工作,通过对歌词内容的挖掘和分析,力求准确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并借助于作曲家所赋予歌词的音乐翅膀,融入自己的生活积淀和生命激情,再与掌握的演唱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词、曲、唱三者相结合,真、善、美三者相一致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意境.这是一个歌唱者的二度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听众才能从你的歌声中感受到某种动人的东西,与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署名"我生"的<乐歌之价值>是一篇从学理层面探询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要文献.它在不忽略音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又从音乐自身的视野对音乐对于身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对于人的美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对于圆满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层面作了详尽的阐发,显示了一代学人对音乐审美本质及其学理层面的自觉探求,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