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学界都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国际关系理论,其理由很简单,因为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没有撰写系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著述。这个论点难以经得起马克思恩格斯留下的文献的考验,1853—1857年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就克里米亚战争发表了上百篇评论,而这些论述不仅详尽地记录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历程,也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因此,这些经典文献为我们建立一种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兴杰 《领导文萃》2012,(14):119-121
最近韩国可谓喜事连连,先是韩裔美国人金辰勇被奥巴马提名为下任世界银行行长人选,可能在6月份成为世行历史上首位亚裔行长,从而实现与韩国土生土长的外交官潘基文的交相辉映;后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安全峰会——第二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首尔举行,首尔继2010年主办G20峰会后,再次迎来一项全球性盛会。韩国人为何在国际上如此顺风顺水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梅普组合"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必须培养一种理性、健康、强韧的爱国主义。如别尔嘉耶夫所言,"倘若俄罗斯不能激发对自己的爱,那它就会丧失自己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的基础。"2012年,"梅普组合"经受了俄罗斯人"抗议"的考验,普京在胜选那一刻流下了热泪。接连而来的抗议活动,打破了普京的神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俄罗斯未来发展的道路。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孙兴杰 《决策》2013,(1):76-77
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俄罗斯接连通过整肃官纪的法案,以"铁腕"著称的普京,采取法治手段治理贪腐.与十年前铁腕打击寡头相比,普京更依赖法律与规则来治国.官员财产申报以及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资产,无疑是切断权力与金钱纽带的利剑,普京的政治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贪腐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孙兴杰 《领导科学》2013,(15):20-21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它描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一些国家经济在迈入人均3000美元的门槛之后,便陷入了困顿之中,难以继续前行。"中等收入陷阱"所概括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秩序能否在新的基础上"软着陆"的问题。在多元社会中,天启式的教条抑或暴力的强制已经没有统合力,宽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正义的观念成  相似文献   
8.
孙兴杰 《领导文萃》2013,(11):34-36
近日,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巴里·布赞教授在吉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学术报告。相比两年前,布赞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看法更加不确定,甚至更悲观了。他认为,目前中国在消极的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滑行,在积极的和平崛起方面却罕有作为。"和平崛起"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媒体热议的焦点。即  相似文献   
9.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北约被重新激活且再次扩大。美国拜登政府大力推进印太战略,北约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强化,且亚太地区出现超越双边的军事合作关系,亚太“北约化”和北约“亚太化”的话题被不断提起。然而,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具有特殊性,冷战结束之后,北约的持续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北约具有严格的时空界定和鲜明的文明色彩,是大西洋共同体的重要制度,也是西方国际体系“中心—边缘”结构裂变与重组的产物。中美战略竞争是单一国际体系内的大国关系,而非阵营式对抗,无论是在亚太地区建立“小北约”还是将北约引入亚太地区,其本质在于美国试图将冷战战略强加于对华竞争之中。北约具有地域限制,而亚太地区复杂多元且拒绝阵营对垒,“北约化”只是美国的愿望而非现实。作为概念或者话语,“北约化”需要接受严格细致的历史审视和理论拷问,唯其如此,才能避免预言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0.
帝国是有边疆而无边界,兼具整合性、差异性的巨型政治组织。帝国兴衰直观体现于边疆消长:在帝国兴盛之际,帝国边疆呈扩张态势,与帝国相邻的地区被帝国“边疆化”,成为帝国的边疆,直至遇到制衡力量而达到相对均衡状态;帝国的衰败则体现于边疆地区的萎缩,或者说“去边疆化”,边疆从帝国统治体系中“逃逸”出来。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经历了“边疆化”而被纳入帝国疆域之中,多瑙河以南地区最终成为帝国统治的核心区,由边疆成为帝国中心,这是“去边僵化”的另一种形式。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快速“边僵化”的过程,既源于奥斯曼帝国领先于巴尔干诸国的国家能力,也与巴尔干地区尚处于弱势国际体系状态有关。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征服运动在苏莱曼大帝三次围攻维也纳未果之后近乎达到帝国的“自然边界”。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征服巴尔干、围攻维也纳,进而“闯入”欧洲国际体系,成为欧洲国际体系的“他者”。17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衰败,欧洲国际体系崛起,1683年维也纳之战是转折点,弱势的奥斯曼帝国遭遇强势欧洲国际体系,巴尔干地区遂开启脱离奥斯曼帝国的“去边僵化”进程。欧洲国际体系是主权国家和帝国的双重嵌套,俄罗斯帝国、哈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