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政治哲学和自由主义对于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有着不同的价值关怀和立场.马克思政治哲学超越了自由主义的理论视野,提出了理想性的价值目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超越,批判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局限性,揭示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人的解放、社会正义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可以理解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追求不同偏好的个体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争夺中如何能够达成共识并建立一种和平合作的社会秩序。从整个论证来看,霍布斯显然认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合作秩序的建立不是依靠信奉一套来自宗教神学或形而上学目的论的道德观念,而是依靠那些拥有不同“合理选择”的人通过理性层层辨析和推理所达成的“理性共识”。霍布斯是以一种非宗教神学的方式来寻求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从个体人基于私利的“合理选择”论证了人们走向“理性共识”并建立合作的可能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包含价值性维度存在着争论。本文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以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为前提,而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形成的。在传统形而上学中,人们试图借助抽象的形而上学实体解释世界中的一切,以此阐释历史的本质及其意义。马克思立足于现实世界,确立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历史观,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主导下的历史观念,肯定了人类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样一种历史观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蕴含着价值性维度。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诠释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特殊方法。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入研究,从逻辑起点、辩证方法、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方法的科学性和独特性进行梳理,阐明了马克思的方法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的方法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指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