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诗歌与先前时代诗歌相比,纪实性更加明显。诗人“诗史”意识普遍增强,诗作更具有“诗史”品格。诗歌叙事越来越切实细致,篇制不断膨胀扩大。得益于近代传媒业和和通讯业,近代诗歌对事件的纪录更加客观、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2.
论学人之诗     
"学人之诗"有两重意义,本意是指学人所创作的诗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学人所作但具有学人之诗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学人之诗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引进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常以专门之学人诗,具有质实沉厚的风格.由于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的随意或"各取所需",使得"学人之诗"这一概念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学人之诗同诗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有较大的不同,诗人之诗多体现出艺术之美,学人之诗多体现出学理之美.囿于成见和偏见,学界对学人之诗的研究出现不应有的缺位.  相似文献   
3.
贝青乔是道成诗坛著名的诗人.本文结合他仗剑从军、黔地壮游和流离颠沛等悲壮传奇的诗篇,展现他在宗派林立的道咸诗坛独辟蚕丛的创新精神和经世诗风,并简析其诗歌的特色和他在近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化和多数社会成员的低收入水平是市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导致社会不满的主要原因.当利益受损时,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具有颇为明显的针对政府的抗争倾向.相时而言,低收入阶层的抗争倾向更加明显.在进行抗争的时候,不论哪个阶层,都倾向于采取集体抗争的形式.防止发展过程中的两极分化和建设"强政府、强社会"型国家是中国应对今后的社会风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宁夏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课题适应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决策 ,主张以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宁夏地方经济的最佳切入点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对特色产业进行了界定、选择与培育方面的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6.
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艺术实践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绘画完成了从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袁枚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态度与他对乾嘉考据学风的态度紧密相联.他没有主张诗歌要绝对排斥考据,认为只要适量和切入得好,考据可以入诗,考据诗也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反对将大量考据内容放进诗中,反对以考据家的眼光来评诗、注诗.他对乾嘉考据诗风的批判,不仅维护了"诗本性情"的审美传统,也是对以"经术"和"文治"相标榜的封建专制文化的鲜明抵制.  相似文献   
8.
晚清"新版"学人之诗是指是晚清以来受海外异质文化影响的一批"新式"学人创作的诗歌,他们把西方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风土名物以及"新"事物、"新"现象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中国诗歌新的局面。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大致经历了生硬扯入新名词洋典故、驳杂掺入西学、有机融入西学等三个阶段。晚清"新版"学人之诗兴起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衍变的内部因素,以及晚清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等外部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特定的空间属性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自阿英对西湖小说做过研究之后,学界对西湖小说的研究有了新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地理风土拓展西湖小说的地域个性,以科举地理拓展西湖小说的叙事内涵,以文地关系拓展西湖小说的人文情愫。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与三个方面的拓展空间。《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是新时期拓展西湖小说研究的力作,对拓展古代地域小说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江 《晋阳学刊》2007,(5):113-116
中法战争爱国诗歌在近代爱国诗歌中"别具一格"。诗歌揭示出"同治中兴"背景下主战派与主和派营垒非常分明,争论异常激烈。由于这次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爱国诗篇中极端愤慨之气喷泄而出,与近代其他几次爱国诗潮相比,中法战争爱国诗歌更多地从"哀其不幸"转向"怒其不争"。在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的激励下,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受屈辱的爱国诗人们抒发出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一种扬我国威的"天朝中土"情结。这些特点是近代其他爱国诗潮中较少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