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视野·方法——杨义学术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杨义先生的《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讲演集》出版后,《中华读书报》曾发表一篇题名为《学术演讲与“杨义现象”》的文章,对他演讲中的大家风采和深厚的学术含量大加赞叹,并使用了“杨义现象”这样的词。的确,把学术演讲作为学术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现代学术发展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学者只有对自己的专业烂熟于心才能够控制和把握不同的对象和现场,甚至会在演讲中迸发出许多在正襟危坐写就的论文中被“平面化”、条理化遮蔽的思想火花。最近几年,杨义先生的多篇学术访谈也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赵稀方关于治学问题的访谈(《东南学术》2003年第1期)、邵宁宁关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袁盛勇关于“重构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的访谈(《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等等,可以说作为学术演讲的变体——学术访谈也已经成为杨先生的一种新的述学文体,由于访谈是在问答对话中完成学术表达,他的许多学术思考获得了更为及时的、鲜活的呈现,如果写一篇《学术访谈的“杨义现象”》大约也不为过吧!尽管即便是谈同一个内容,时间和场合不同,杨义先生兴致所致也总是新意叠现,但我们这次的访谈的着重点并不是他现在具体在做什么样的研究?有什么样新的学术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访谈,把他多年治学的经验介绍给大家,能够对研究者有所启发。当然所有的话题都是从他的新著、新文章中生发出来的,因为离开了具体的学术,任何的方法都会显得飘忽。(安文军)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3.
安文军 《兰州学刊》2008,(11):181-184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两大学术焦点,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并从去中心与自由、平面化与游戏、复制性与互文、消费性与狂欢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和文本的细致梳理和分析,考察了鲁迅编辑时期的<语丝>对北京时期<语丝>风格和内在精神的承继这一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厘清了在此过程中<语丝>无可奈何的变异和消沉的基本史实,并从时运不济和同人离散等方面分析了其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鲁迅、周作人这对现代文化巨擘在“五四”前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为切入点 ,展示了他们在时代重压之下的精神苦旅 ,并从他们的童年、青少年生活经历中开掘出他们面对“歧路”与“穷途”进行抉择时起关键作用的内向意识与外向意识、内外交叉视线与内外并行视线 ,同时也论及外国思想冲击和传统文化浸染对他们走向异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当前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农民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九月还乡》等七篇小说为例,对当代农民的现代化转变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比照了他们的变与不变,展示了他们多样的形态与丰富的心态,表明了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现代化转变的必然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散文美学理论在现代美学研究中长期被忽略 ,本文从趣味、闲适和平淡、苦涩和简单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的自觉’的承当”、“自由与节制的平衡”、“情性与真的抒写”现代散文三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对周作人的理论贡献进行梳理,并对其价值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散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与倡导者 ,对他的散文研究从五四时代开始迄今已有近 80年的历史 ,但对这类研究的整理往往混杂于周作人思想、人生道路研究的整理之中。本文从散文创作研究与散文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入手 ,将周作人散文研究划分为解放前 ,194 9年到 80年代末 ,90年代迄今三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尤其是三次高峰 (即 3 0年代、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 )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并指出其成就与不足 ,以求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孤独感、倾诉意识、追问意识这三个现代性表征入手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被忽视和简单化分析的冯至的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并考察了它与冯至与另两个诗集《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具有的内在连通性 ,从而确认了冯至早期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和现代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