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有过不少研究和论述,其中批评较多,但对孙中山一生都在探索、追求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却很少见。笔者认为,只有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很好地描绘出它的自然历史过程,才能进一步揭示出它的规律性,才能得到更多的启迪,使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曾是孙中山革命一生的远大理想,他终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有关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既无深入研究的专著,又无全面系统的资料。虽然,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代革命家曾经考察和撰写过中国工人运动史,如少奇和少连合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李立三著的《中国职工运动概论》、邓中夏著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等。但由于这些著作都是从开展工人运动这一政治宣传的角度来写的,其内容也只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特定时期,因而不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状况。这个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学者也曾整理出版过一些有关中国劳工方面的资料和著作,但反  相似文献   
3.
<正> 伴随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革,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变革也势在必行。如何改革呢?史学界目前的看法和主张尚不一致,但有不少同志(青年人居多)提出,要在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论方面有所突破。我赞成这种意见。下面谈谈我的看法。第一,努力搞好经济史研究,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史的研究。抓好经济史研究是进行突破的基础工作;抓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历史研究就能站到突破的至高方位,掌握其制高点, 刚跨入八十年代,老史学家刘大年曾撰写了一篇史论文章,题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他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回答说:“应当狠抓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其理由有  相似文献   
4.
<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原则。这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合乎科学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巨大历史功绩,就在于他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革命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刘少奇同志也一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为党的这一重要的思想原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这一思想理论原则在近代中国出现,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对此,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然而,这一思想理论究竟是谁最早在中国明确提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而进行论述的呢?对于这  相似文献   
6.
<正> “国之瑰宝”宋庆龄,是当代世界上伟大的女革命家和政治家,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青少年时代,她就是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到而立之年,她襄助孙中山,接受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熏陶及帮助,开始孕育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萌芽。到了不惑之年,她毅然决然地作出伟大的抉择,开始接受当代最伟大真理,思想飞跃发展,向着科学社会主义转化。这是宋庆龄一生的关键年代之一。对于她早期的激进的革命爱国民主主义思想和业绩,笔者另文探求;现只就宋庆龄中年开始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伟大抉择的问题,作一研究求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