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觉慧是巴金塑造的一个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的艺术典型。可是在评论界,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很是不同.本文拟就觉慧思想性格的结构形态作一点探讨,同时也对某些我所不能同意的观点作些辩驳。一一个活生生艺术形象,其自身就是一个内蕴丰富的系统整体。它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层面,彼此关连,互相制约。这诸多层面在其结构网络上并不是平列的,其中必有主导性的。这个主导性的性格层面,常常规定制导着人物发展的趋向。因此,在对人物分析研究时,首先要把握住主导性的性格层面。  相似文献   
2.
大作家都是人类灵魂的雕塑者,正象巴金所说:“真正作家的功用应该像是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曹雪芹等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文学大师。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的形成,都起了重大作用和影响。中国现代国民心理性格已有了很大改变,这种心理性格的改变与以鲁迅为首的现代作家的作品影响不无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曰家 《东岳论丛》2001,22(1):123-127
巴金与老舍是并肩而立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老舍以幽默胜 ,巴金以激情的倾诉为长 ;老舍以市民社会小说名世 ,巴金以家族系列小说而著称 ;老舍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 ,巴金则善于揭示家庭内外知识青年的精神世界。巴金与老舍尽管在创作上有种种明显的不同 ,然而却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李冷在《灭亡》和它的续篇《新生》中都出现过。不过,在《灭亡》里,他是作为杜大心的陪衬,以一个泛爱的和平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在《新生》里,李冷则成了作品的主人公。关于《新生》,作者曾说:“《新生》写理想不死,一个人倒下去,好些人站了起来。”又说:“我想写一个人的转变,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谈<新  相似文献   
5.
<正> 解放前的巴金是一位悲剧作家。在小说创作上,他以人类之悲为己之悲,将无数人们的受苦、挣扎描绘出来,把普通的百姓和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之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的情景表现出来,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励并推动人们起来投身到变革社会的斗争中去。从美学的角度看,他的小说大都是属于悲剧范畴的,故谓之曰“悲剧小说”。对巴金的悲剧小说,我不想袭用传统美学的悲剧分类理论去评判,而拟从主人公形象系列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由此,我们从他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两类情况:一是取小资产阶级革命英雄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可以称为英雄悲剧;一是以普通小人物为主  相似文献   
6.
<正> 杰出的大作家,不论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如何广阔,但必有其最熟悉和最经常表现的一个侧面。他在这方面的艺术表现最能显示出作家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性,最能闪射出作家自己的艺术光彩。这就是冈察洛夫等俄国作家所一再强调的属于作家个人独有的艺术“领地”与“省区”。由此而决定,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会形成作家特有的形象系列。就拿屠格涅夫来说吧,他对废奴前后的俄国社会生活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和表现,但作为他最熟悉的、最经常表现的、成为他介人的艺术“领地”和“省区”的,则是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他塑造了从罗亭到巴札洛夫等一系列的俄国知识分子形象,通过这个形象系列,十分深刻地反映了从贵族革命家到平民革命者的思想演化过程。因  相似文献   
7.
<正> 在巴金笔下的反面形象中,最成功的要算高老太爷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人物画廊里,作为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崩溃之际的“封建统治的君主”的艺术典型,能够具有久远艺术生命力的恐怕也少有比得上高老太爷的了。这个属于彻底批判、完全否定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封建叛逆者觉慧的对立面出现在《激流》之一的《家》中,作者对他的刻画描写,着墨并不多,直接写他的情节不过是管教觉慧、训斥克定、临终发善等几处。但由于作者对这一类人物非常熟悉,对这种人物研究认识的非常透辟(他的祖父就是一个高老太爷,他在《谈<家>》中就有对其祖父的很切要的分析),把握住了这种人的神魂,所以在不多的笔墨中就勾画出了他的典型性格,使他活立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正>孙国章的第三本诗集《无鱼之河》(济南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篇篇都是短小精致的短章。最短的,如《流云》“栖落在荷塘上/卧听蛙声”,只有十个字;像《海边》“月亮织网/捞鱼的梦”,仅有八个字;而《寻梅》“独对/寒天/喊雪”,才六个字。这比古诗中的绝句还要短小得多。当然,单是短小,并不值得称道。关键是看有没有属于自己创造的艺术意象,有没有包孕着丰富的耐人咀嚼的诗情韵味,有便是好诗。在国章的这本诗集中,他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全新的意象。比如,他表达见到了盼望中的对象时的欢快心情,用了“虚掩着的心/飞出一只鸟” (《见到你的时候》);写苦苦等待情人的心情,用了“心在风前/站成一棵树”  相似文献   
9.
<正> 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除少数几篇稍差外,大都写得短小精练,凝重醇厚,读之如嚼橄榄,其味无穷。其所以如此,固然得力于他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但我认为,他在结构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也为他的短篇小说增色不少。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特色,将是很有意义的。为人物选取最佳表现角度,脉络线索条理而清晰王愿坚同志在谈构思时说过:“一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为他画相、拍照,但常常只有那么一个角度能够最鲜明地把人的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突现出来。短篇小说的构思,就是要找到那个最理想的角度。”(《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这话很有道理。短篇小说不象中长篇那样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不宜  相似文献   
10.
<正>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继《灭亡》之后写的第二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吴养清尽管不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丰满,但在巴金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序列中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者曾说,他的这部以五卅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是要“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在这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一段故事。如果读者觉得我底英雄有点幼稚、滑稽,那么请他明白小资产阶级大半是这样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序)由于作者真实地刻画描写了吴养清在五卅事件中的思想面貌,就使我们通过他看到了二十年代中国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的面影。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要了解那个历史情境中某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要了解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