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东风,催发着新事物的萌芽。工农兵业余文艺创作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已遍布于社会主义文艺园地。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以下简称“洛拖”)的工人诗集《我为祖国造铁牛》,就是这万顷新芽中的一枝生机勃勃的幼苗。今天,在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打开诗集,我们感到的是工人阶级对毛主席、对党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听到的是批林批孔、巩  相似文献   
2.
"超女"借助于媒体,不仅为平民观众提供了娱乐狂欢,而且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开放式海选所体现出的公平竞争精神、观众手机短信投票方式所蕴涵的和谐社会应具有的民主精神、超级女声大赛所喷发的社会活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有联系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媒体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更需要媒体用理性来把握、引导、发挥.传媒应该把握住这个生机勃勃时代的主旋律,去寻找那些真正能打动我们内心的人物和品质,去发现那些散发出理想主义芬芳的场景和故事,从而引发人们的感动,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欢腾的小凉河》(载朝霞文艺丛刊《战地春秋》)是一篇反映农业学大寨火热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虽然写的只是某地小凉河畔湖熟大队发生的事情,可揭示的问题却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虽然篇幅不算太长,却成功地塑造出了周昌林这样一个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一九七○年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4.
崔同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133-136
商代的新闻传播范围是伴随着族团迁徙、资源开发、生产交往、技术进步、文字交融、文化认同等而不断扩大的,它西到亚欧,东至海滨,南抵南亚,北达朝鲜,远及美洲,既以商代统治区和文化范围区为轴心放射传播,又有回流交融传播,呈双向态势,比我们设想的要宽广得多、复杂得多。商代新闻传播活动范围大于商代统治区并大于商文化范围。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新闻宣传、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基于此,我们一切新闻宣传、新闻传播活动都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作用于人.而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是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基础.从社会政治和新闻传播两个层面来看,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指"人民",又是指受者与传者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6.
崔同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06-108
目前各种媒体的基本新闻手段或者说报道方式无外乎两种"故事模式"和"信息模式"."故事模式"是以讲故事为主的报道方式,而"信息模式"则是以提供"纯信息"为主的报道方式.我们的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要更好地研究、运用"故事模事",并根据其性质和读者对象,追求符合媒体本身情况的"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7.
崔同 《河南社会科学》2007,32(6):115-117
当前,在报纸理论宣传中牢固树立大理论观并认真实践之,能有效地增强媒体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做,对于开创新时代新闻媒体理论宣传工作新局面,具有战略意义.大理论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并没有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狭隘的理解,而是视野开阔,选题宽广,涉及学科广泛;它倡导服务大局,但又不是简单地视理论版为现实政治活动的图解器,而是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它具有严谨准确的风格,但又不乏创新,不失生动活泼,它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文字,对视觉效果和图文并茂的强烈追求是它在形式上的重要特点;它的宣传效果是双重的,那就是不仅上级领导满意,而且普通群众欢迎.大理论观是新时期宣传理论与传播理论相结合的创新产物.大理论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品格是完全一致的,符合当代理论与学科的融合趋势.在报纸理论宣传中树立大理论观并实践之,需策划为先,并注意八个"一定要".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媒介更新和互联网络的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信息文化传播系统,以视觉为主多感融合的图像时代取代了单一的平面文字时代。面对如此多元的视觉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视觉艺术——绘画,颠覆了传统的平面绘画和线性输出,媒介成为重塑绘画视觉性的重要元素。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家们通过媒介重构绘画视觉性,营造幻觉增加观众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从而更好更直接的传输绘画理念与文化。绘画的形式发生重大的改变,扩张得到前所未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