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韩国全罗道下沙溪村为田野调查对象,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10多年间,随着居民的城市化和农业“绿色革命”的深入,该村传统的虫祭仪式随之消失,并以此为突破口,展示了该村因此而蒙受的生态和社会文化“双重”灾难,希望唤起整个社会的反省,注意到技术的引进不能光凭该项技术是否贴上“科学”的标签,而是要看该项技术是否能与文化共同体和相处的生态系统相兼容。为此,作者立足于文化相对的立场,提出“适当技术”的概念作为生态人类学评估技术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侗族传统的稻作文化传承受到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使土壤、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面源污染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以侗族传统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抗拒化肥、农药以及水体自净、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并结合这种稻作模式的现代流变分析其变迁对当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指出侗族传统稻作模式在保障当地农业安全生产以及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地名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地名是当地居民在从事与生计相关的活动中,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宝贵地方性知识。贵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寨内小地名多如牛毛。这些小地名不仅反映了当地侗族居民对所处生态环境的认知,而且命名制度也独具特色,其中隐含着严  相似文献   
5.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造就了每一个民族独特的音乐,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在梳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承与创新的现实困境,从教育赋能、技术赋能、产业赋能三个维度,提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黄岗村是一个偏远的侗族山村,正因为如此,侗族传统生计保存得较为完整。笔者立足于文化的整体观,剖析了近年来化肥、农药、打米机、马匹等外来技术引进后传统生计的现代流变,从中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在这一基础上,笔者认识到,一切外来现代技术的引进,都要尊重民族文化自然性适应取得的已有成果,尊重客观的自然生态特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否则,都会引发始料未及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此而引发的人地矛盾也日益突出。贵州黎平县黄岗侗族村寨侗族居民保持的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挖掘、利用这一传统文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侗族梯田是侗族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在梯田的构建过程中,侗族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自然性适应成果和成套的本土生态知识。本文将侗族地区的梯田分为四类并分类描述其构建方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侗族梯田的制度保障及农耕习俗,探讨侗族梯田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维护上作用。认为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侗族梯田所蕴含的构建智慧和生态安全价值愈加凸显,对今天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简称为二元制衡论。人类社会的存在所导致的所有生态问题,从终极意义上讲,都是地球生命体系与人类社会这两大自为体系并存互动延续所派生的结果。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显然得将制衡理论与自为体系的二元对立结合起来,并不断充实、完善的这一理论体系,我们相信凭借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地诠释生态危机的成因,找到缓解生态危机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