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西古文明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前人对中西两大文明历史起源及其特点的比较   (一 )中国学者的比较早在本世纪初 ,在中国爆发的“新文化运动”高潮中 ,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就对中国文化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西方文化的异同作过许多比较 ,并进行过激烈的论争。当时主编《青年》杂志的陈独秀 ,在 1915年发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当时人们所说的“东洋民族”主要指中华民族 ,所说的“东方文明”主要指中华文明 ;所说的“西洋民族”和“西洋文明”指的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地中海—欧洲各民族和他们的文明 )一文中 ,认为“东洋民族”和“西洋民族”的“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这确是一个从逻辑和历史本身都已得到证明的科学命题。认识这个多样性的统一,有助于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的比较研究是认识历史的统一性、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在我国物质生产的田野润拂出绚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但是,在精神生产领域,却远说不上已经繁花盛开,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花蕾,大都还只是在萌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在我国物质生产的田野润拂出绚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但是,在精神生产领域,却远说不上已经繁花盛开,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花蕾,大都还只是在萌动之中。正当此时,1982年10月,吴于廑教授发表了《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接着,1984年初,又发表了作为前文姊妹篇的《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10年后的今天,再回头来看这两篇文章对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的意义,我们有充分的根据说,那是在改革开放大  相似文献   
5.
<正> 多年来,我们比较侧重于社会形态、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突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还应继续深入下去。但是,历史研究中还有一个更深刻、更具有基础性的层次,那就是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时代劳动者具体的生产生活过程的研究,这个研究层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唯物史观有其“现实的前提”,那就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  相似文献   
6.
我初次见识《社会科学战线》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的"大风格"。大16开的开本,300页左右的篇幅,堪称当时刊中之"王者"。现在篇幅少了一点,但在群芳争艳的千百众刊之中,它仍然是十分突出显眼的一大家。不过,我感觉到的《社会科学战线》的大风格中,最突出的还不是它的大开本和大篇幅,而是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以来,每当论者就中西文化特征作比较时,常见列出若干个对照项目,展示其异质或异趣特性,诸如: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前者强调和谐统一,后者强调竞争与分离;前者重义,后者重利;前者重农抑商,后者重工重商;前者重人治,后者重法治;前者尚专制,后者尚民主;前者以家族为本位,后者以个人为本位,等等。直观地看,这类比较似乎颇有道理。但如果认真校诸事实,就难以令人信服。比如说中  相似文献   
8.
9.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五种生产方式”是全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照此说来,资本主义就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不经过资本主义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偏离”了普遍规律的“变异”的社会主义了。这样认识是否正确呢?笔者认为,在一般地讲解社会发展史时,作为一种逻辑的推导和历史的例证,概而言之地讲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五种生产方式,是有其合理性的。但要把那五种生产方式中的当中三个阶段通通说成是全人类普遍必经的阶段和普遍规律,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信奉者断言,世闻本无真理,由此断言历史研究者也不可能找到真理,并进而否定唯物史观揭示的真理.对此,作者认为必须明确真理本是对事物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人们认识的规律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单层面"实证归纳性的"重现律",另一类是把"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联系起来归纳得出的"因果律".前者只具有或然性,后者才具有普遍有效的因果必然性.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普遍有效的因果必然性规律,但长期被误解为仅仅是某几种社会形态递进规律,实际上就是把只具有或然性的"重现律"误认为普遍有效的"因果律";当人们以那种被误解的"普遍规律"去同具体的历史事实比对,一旦不能完全对上号,就否定唯物史观揭示的普遍规律.实际上,这并不是唯物史观的错,而是误解者和否定者的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