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佳音  罗家德 《社会》2007,27(4):152-152
本文以行动者的模拟模型考察公司中的雇员形成派系的过程。基于互惠原则与资源交换理论,模型展示了互助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连带,逐渐形成在内部相互支持的群体,这种群体进一步排除他人的参与,并最终在组织中形成了派系。在考察影响派系形成的因素时,本文选取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两个变量以及表达组织气氛的一个变量。曲线图展示了本文的实验结果:接近或超过个人极限资源量的工作量和越不平均的工作量分配状况越有可能提高派系形成的速度和数量,并可能导致派系的不断分裂;而太小的工作量与过于均等的工作分配可使个体交往倾向减弱而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相似文献   
2.
不当得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不正常现象,怎样去认识这种现象的法律性质,以及如何对待由它引起的法律后果,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一、不当得利是法律事件民法中的不当得利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表明,它无疑是一种法律事实。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共识。然而,法律事实又表现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不当得利这种法律事实属于“行为”还是“事件”,在众多的有关论著中却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回答。有的法学词典在注释不当得利这一词条中,认为它“是履行违法和显然对国家有损害的法律行为……。”①显然,在这里不当得利至少在一定情况下或者说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一种法律行为。有的教材尽管明确指出:“不当得利不是法律行为而是一种事件。”但是,与此同时却又认为:只有受损失的疏忽大意而没有取得利益人的贪占便宜的心理状态,同样不能  相似文献   
3.
张佳音 《科学咨询》2008,(21):17-18
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推进,无论是政府还是西部农民自己都认识到,贫困表象是生存难以维持,实质却是人口文化素质低下和谋生技能的缺乏.在中央"一体两翼"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培训成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一环,重庆市扶贫系统针对建卡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在实践、总结、研究过去扶贫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三全一补"培训就业扶贫新机制(全免培训费,全过程服务、全员就业,补助生活费).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学思想集中见于其诗学理论代表著作<诗薮>.在<诗薮>中,胡应麟所提出的最主要的诗学范畴是"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在他看来,诗的基本要素就是"休格声调"和"兴象风神".这二者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体格声调"主要指诗歌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等外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兴象"指诗歌创作中以自然感发的方式来创造的审美意象,"风神"指一种好诗所具有的风华神韵,类似于严羽的"兴趣"."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关系."体格声调"是"兴象风神"的基础,"兴象风神"是"体格声调"的升华.胡应麟在文学史的观念上提出了"体以代变"的文学史观,认为整个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由生发到极致到衰落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文学发展观植根于"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是创作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刘勰在"物色"篇中提出了具有独特理论价值的命题,从美学的角度对其中的要义加以诠释,对于当代文学艺术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即"物色"不是一般性地阐述自然景物对作家创作心理的感染与召唤,而是以"物—情—辞"的三维构建,突破了"情景交融"的理论模式,从而揭示了"辞令"作为文学媒介的关键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研究的架构:以组织理论与管理研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德  王竞  张佳音  谢朝霞 《社会》2008,28(6):15-38
本文认为社会网研究存在于七大领域之中。根据各研究领域,本文以组织与管理研究为例说明每一领域要研究的内容,并阐述了社会网结构与社会关系如何在集体行动与个体行动之间搭起一座桥,而其间的自组织现象更使得集体行动绝非个体行动的线性加总,而有着复杂现象的特性——不同的自组织会产生分歧的行动结果,相同的个体行动可能在不同的结构中产生完全相反的集体行动。解开此非线性行为之谜,正是未来社会网研究要继续努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美学感兴论的研究中,阐述者大多对感兴论中所包含的重视外物触发作用的内涵格外关注。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创作机制的主导理论,感兴论的确是以感物和偶然为基本内涵,感兴就是审美主客体偶然遇合的创作冲动,是艺术精品得以产生的重要契机。然而,感兴论的全部内涵不止于此,在其完整的理论框架中,创作者的胸襟品格和艺术禀赋是至关重要的主体条件。关于审美主体的丰富阐述亦是中国古典感兴论中不可忽视的理论内容。审美感兴不仅发生于创作之始,而且贯穿于作品物化之前的整个创作过程,尤其是在艺术构形阶段,它是形成主体内在视像的重要审美情感。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主体的胸襟、性情、学养、敏悟等方面的理论论述都与感兴论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是建构完整的审美感兴论所不容忽视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向随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其工作理念以及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本研究开展过程中,主要结合这两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希望以此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对个人档案进行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不断关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以此为契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升级.本文针对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分析大数据对其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除非"及其句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非”一词的出现不迟于晚唐,在宋元明清的诗词、戏曲和白话小说中已有不少的应用。时至近代,“除非”已成为一个常用此频频出现在谚语、熟语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位著名学者胡适和吴承仕就“除非”到底是“非”还是“非非”在语言学界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论争,由此引起了人们对“除非”的关注;50年代,鲍幼文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