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陶器特征表现出来的早期红山文化阶段西拉木伦河之南、北文化遗存的差异,已经超出了考古学"地域联系与变异"意义上类型的区别,他们分别是来自燕南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居民和辽西地区土著居民创造的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不同谱系间文化因素的交流、人群的互动,为红山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起源与早期文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源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发现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从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存的大量发现,对红山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山文化遗存纷乱繁杂,但通过对该文化陶器的分析研究,可知它们大致能归纳为三个组合,代表红山文化发展中的早、中、晚三期。红山文化早期以蜘蛛山遗址T_1层、西水泉遗址F_(17)、H_(18)、H_(10)、H_2诸单位所出遗存为代  相似文献   
3.
4.
主持人的话     
辽宁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草原和渤海之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稳定而不封闭的优势。早在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谱系的远古先民就在这里交汇与交流,为古文化的优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之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辽宁地区不断涌现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专题以"回眸红山文化:文化互动与辽宁地区的先秦文化"为基点,有幸邀请了赵宾福、朱永刚和郑钧夫三位先生共同完成了《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聚落的层次化演变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德  金仁安 《理论界》2006,(1):172-174
红山文化聚落有关资料的发现与研究表明,红山文化聚落群中已出现了中心聚落和远离聚落的祭祀中心,出现了统一聚落群之上的权力。渔猎经济的发展,居民活动的范围的扩大与群体间的接触更加频繁。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社会特殊阶层的出现成为可能,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级社会组织形式就率先在这里出现。  相似文献   
6.
一海金山遗址位于西拉沐伦河北岸的一个山坡上,遗物散布面积大约有50余亩。该遗址未经过正式发掘,由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考古调查,调查材料发表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1。遗址所在的山坡为一黄土台地,地表覆盖沙土,局部露出黑土、红烧土及灰土堆积。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30公分左右。就公布的遗存材料看,海金山遗址是一处相对单纯的红山文化遗址,石器、陶器等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然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该遗址发现的几件玉器材料,数量虽不多,却特征明确,其对我们认识目前归纳的红山文化玉器群的组合、个别玉器的时代及文化属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海金山遗址采集到的玉器共3件(图一)。皆为有钻孔的佩饰。具体为:长方形玉佩,1件。淡绿色粗质玉,通体磨光,长方形扁片状,上端中间偏右钻一孔,纵向长边呈刃状。角形玉佩,1件。呈形如弯角的扁片状,上端宽,两侧各钻一孔,下侧渐收,自上而下的两侧边呈刃状。勾形玉佩,1件。两端皆残,周身弯如勾,横断面呈椭圆形,上端对钻一孔,下端收敛成尖状。图1、海金山遗址出土玉器与上述3件玉器完全相同的玉器种类,在目前已知的其它红山文化遗址中尚未见过,但其特征,却以组合的形式在目前公认为是红山文化玉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室通过姬姜联姻促成了与姜族的联盟,而作为周王姻亲的申侯,又和大骆联姻,申骆联姻、西戎皆服,通过上述族群联姻,便于周室对西北边疆的管控;此外,西周还分封同姓的密国、殷商后裔的获国等诸侯国,这些封国皆地处战略要地,成为护卫周室的重要屏障,同时,周室还迁徙潶伯、?伯等殷商军事贵族为辅助,通过分封诸侯,建立军事据点,进而确保了周室对上述地区的统治。另外,西周还通过怀柔手段安抚戎人,对于不服从者,则予以军事打压。考古发现的姚河塬遗址属于文献失载的获国遗存,获侯为殷遗民,该遗址发现有殷商文化、周文化、寺洼文化、刘家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这表明多族群共同生活于获国之内。姬姜联姻、申骆联姻推动了多族群之间的融合,而作为政治实体的封国也使得周人、商人、土著、戎人等共存并处,长期的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加深了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促进了多族群之间的交往交融。不论是诸侯对周室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还是封国内族群的交流、联姻、互动都促进了多族群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这为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