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文理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梁颂成教授对明末杨嗣昌及其文集的研究用力尤深,他辑校的《杨嗣昌集》已经由岳麓书社刊印面世。经梁教授整理的《杨嗣昌集》,增补了旧抄本的缺失,并附有杨嗣昌研究资料。杨嗣昌经历丰富,从最低级的九品小官逐渐攀升至正二品的宰辅,加衔太子少保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历史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历史作用刍议张显清本文作者认为,科举制对中华文明的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以往在选官用人制度上的血统、门第、财产的限制,以科考成绩优劣为主要依据,建立在某种程度的择优录用、公平竞争基础之上。和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是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并且对西方文官制度...  相似文献   
3.
蒙昧主义是反动统治阶级愚弄麻痹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破烂思想武器。明朝中叶地主阶级的反动思想家王阳明(一四七二——一五二九)就是这种腐朽反动思想的狂热鼓吹者。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明王朝的统治,他构造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以“良知”学说为核心内容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关于蒙昧主义的反动说教,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5),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17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多次拒绝朝廷征聘,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聚徒讲学,故有“夏峰先生”之称。有《夏峰集》、《理学宗传》、《四书近指》、《书经近指》、《读易大旨》等著作传世。他是明清之际学术大师之一,与黄宗羲、李颙一起被人们推尊为清初“三大儒”。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勇敢地参加反对阉党和抵抗清军的斗争,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申涵光《聪山集》卷3《孙钟元先生诔词》)的美誉。因此梁启超盛赞  相似文献   
5.
明代亲藩由盛到衰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子分封,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项古老的制度。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明代亲藩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洪武时期。第二个阶段,建文至正德。第三个阶段,嘉靖至万历。第四个阶段,启、祯至南明。这是一个由强到弱,由弱到亡的历史演变过程。隆庆年间礼部郎中戚元佐曾说:“昔高皇帝众建诸王,皆拥重兵、据要地,以为国家屏翰,此固一时也。迨靖难以后,防范滋密,兵权尽解,朝堂无懿  相似文献   
6.
张显清 《河北学刊》2008,28(1):63-67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卷收录吴晗先生1931—1936年的论著二十九篇,五十余万字。卷首刊有彭真委员长的题词,黎澍同志的序言。一第一卷内容较多,兼及文史,又可分为论文、考证、读史札记和古籍研究四类。关于考证,《金瓶梅》、胡惟庸党案、明成祖生母考等,是其代表作。《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小说。但是,关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动机、社会意义等,却一直众说纷纭。吴晗先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  相似文献   
9.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显清 《学术探索》2005,3(5):90-9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明后期,劳动力的增殖,田地的垦辟,农业集约化的增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投入的加大,粮食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使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空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商品性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提供了前提,并由此引起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晚明时代杰出的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军事学家。他的先进思想和卓越功绩给了当时和后代以深刻的影响。清代博学多能的刘献廷赞美他“玄扈天人,其所著述,皆回绝千古”。全面地论述这样一位有多方面作为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本文仅就他的社会经济思想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