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桐城方氏是明清时期江南的著姓望族,以仕宦治学著称于世。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士人、禁锢思想、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如科场案和文字狱,桐城方氏均首当其冲,惨遭迫害,以致方拱乾、方孝标、方登峄和方式济祖孙四代成了清代前期案狱的受害者,沦为遣戍东北的流人文士。他们的心态由积极入世转为消极遁世,由欢愉优容变为幽怨伤悲。诗歌题材一改从前的浮泛空疏,出现了以东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流人的友谊和思乡之情为描写对象和抒情主体的新变,同时诗歌的艺术也趋于成熟和完善,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建设丰富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可以扩展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对于学生则有利于提高单科学习效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学和主动思维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增加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但是,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很难让师生满意。本文对17所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师生问卷评价,客观地显示了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状况,以期能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蕙风词话>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词学理论和批评著作.况周颐在<词话>中辨正了词的"诗余"说,认为词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诗没有依附关系,用"诗余"称呼词,则歪曲了词的本质.同时,他阐释了王鹏运提出的作为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原则的"重、拙、大"三要,指出应力避刻意为曲折和词意忌重复等作词之忌以及提出了作词要语意不晦涩、不可作寒酸语、造句要自然、真为词骨等创作方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4.
《南山集》案与桐城戴氏家族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戴氏家族于明初从江西婺源迁至江南桐城,历经三百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皖桐颇有影响的文化世家。戴名世更是桐城戴氏族群中一位仕宦和学问皆极显赫的人物。《南山集》案以桐城方、戴两大家族为主要打击对象。戴名世被作为钦定首犯处斩,家族多人受牵累,或遣戍东北,或入旗为奴。从此戴氏家族由戴名世带来的短暂辉煌不复存在,并逐渐转衰。戴氏族人于案后,心灵和精神上受到的伤害更为巨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戴氏族众于案后漠视功名仕途,读书传家的仕进之路从此中断,家族衰落之势由此开始。《南山集》案给戴氏后人带来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使他们长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终清之世难以从痛苦的阴影困扰中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5.
钟馗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他来源于远古人们用来驱鬼的法器终葵(终椎)。钟馗故事产生以后,以经文、愿文、文人笔记、逸史、戏曲、小说、绘画等多种方式传播,其故事也传到了邻国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6.
浙江崇德吕留良家族是明清之际江南闻名的文化、文学之家。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早年参加抗清运动,晚年以遗民自居,拒绝与清廷合作。他以表彰朱子之学和评选时文而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被奉为东海夫子,这是吕氏家族的荣耀。雍正六年九月发生的曾静反清案,牵累已故45年的吕留良并构成文字狱大案,吕氏族众遭遇惨祸,死者戮尸枭示,生者或斩或流。流放到东北的吕氏族裔由于被剥夺了读书仕进、求取功名的资格,只得通过行医、经商等途径维持生计,这是吕氏文学、文化家族的大不幸。不过,吕氏家族是书香门第,不乏博学多才之士,他们与其他流人文士一道传播先进文化,为改变东北地区文化落后面貌、推动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康熙五十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方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得罪,后经宽大处理,因祸得福,官运通达,由昔日家境贫困,又屡困场屋的落拓文士一跃而贵为天子侍从、本朝达官,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特殊的恩遇并未给他带来心绪的片刻宁静,反而使他陷入了心态失衡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方面,他极力颂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善待自己并宽赦方氏族众的皇恩,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挣脱《南山集》案的阴影,心绪凝重,心态极其复杂,如对作《南山集序》的追悔,对亡友戴名世的追念与痛悼,以及对方氏宗祸与自己家祸的无比痛心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