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论文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新和市场的互动关系。然后,就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应该如何构筑技术创新和市场互动的支撑环境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从而说明了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运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投资环境评价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对投资环境评价现状研究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根据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选择不同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方法和结果。同时 ,对投资环境的类型划分作了改进 ,并指出应深化微观层次投资环境的系统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政治共同体。但政府不仅是公共组织,也是理性经济人和代理人,它有追求自身利益、自我膨胀的倾向,这种倾向则导致政府公共性的流失。政府的公共性需要在反思中,在对与政府共同体目标一致的政府自利性的制度激励中,在对与政府共同体目标相反的政府机构及官僚的自利性的规制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营利性与公益性:企业慈善困境的现实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武 《中州学刊》2007,(3):145-149
企业本身的有序牟利就是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统一。但仅有这种不自觉的统一是不够的,如果把营利之善、资本增殖和公益捐赠结合起来,那就是一种自觉的统一。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捐赠策略,健全税收激励机制及其他法律法规,将是促进企业的营利性与公益性自觉统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活动经费是NPO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费模式将直接关系到NPO的发展壮大和长远战略。现有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模式大多是在政府全包或收费营利之间选择,这既可能使NPO失去独立性,又可能导致背弃组织的公益性宗旨。建立政府、企业与NPO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政府与社会的相互赋权,把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结合起来,把接受捐助与合理收费结合起来,将是NPO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在国内学术界早已展开,这个争论本身是十分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是整个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从社会实践上来说,把人类劳动划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解决了一般说来哪种劳动是生产的或什么是生产劳动的问题,它对物质财富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精神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如何划分呢?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精神财富的生产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多中心秩序与社区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洪武 《河北学刊》2005,25(4):73-76
社区治理之所以一直走不出自治不足的困境,原因就在于行政性的单一中心秩序。执政党领导下的社区多中心因素构筑的多中心秩序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多中心秩序在社区的延伸和扩展。社区多中心秩序的建立将促进居民互动和社区化,促进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有序参与。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将是多中心因素的主要构建者,法律则是维系多中心秩序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交际方式”或“交往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物质生产关系,二是指精神交际的方式、类型。这个概念最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来的。他们把生产关系的内容贯穿其中,还使用了“市民社会”、“私有关系”、“交往形式”,“交往关系”和其他一些术语。同时又提出了“精神交往”这个概念。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列宁在早期著作中也赋予“精神交往”以重大意义。但我国学术界对此研究尚不多。本文旨在从精神生产与精神交际辩证关系中,划分出“精神交际”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对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单介绍了因特网的技术特点及其功能,讨论了因特网对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的多中心秩序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社会的秩序分为单中心秩序和多中心秩序,前者是有指导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秩序,后者是许多决策中心在一般规则体系中规制其相互关系的秩序。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自治的推进取决于社区治理由行政单中心秩序向多中心秩序的“嬗变”。由公共责任理念引导、公共规则规制的社区多中心治理秩序,将是摆脱“公地困境”、激发社区治理多中心因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集体行动和社区善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