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波教授从《逻辑哲学引论》(1990)到《逻辑哲学导论》(2000)再到新作《逻辑哲学研究》(2004)的系列专著,以哲学思考逻辑,以逻辑思考哲学,是一位真正逻辑学人的哲学思索,对中国逻辑哲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著作具有信息量大、论述明晰、思想性强、态度客观、见解独到等特点,很有学术份量,值得反复阅读;还希望拓展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皮尔士早年曾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坚持以逻辑学为学术目标,一生热情地追求逻辑学的改进和应用。他的逻辑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作为一位伟大逻辑学家,长期不被人理解,只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得到发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社会科学论坛》特别推出张建军教授与张斌峰教授的笔谈文章《从“逻先生”看“德先生”与“赛先生”》,以纪念“五四”85周年。文中对于“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给予了独特而深刻的分析,并在最后指出了多被大家遗忘但却意义重大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现代著名学术大师金岳霖先生当年之所以从政治学转向逻辑学研究,正是认识到了社会政治进步强烈呼唤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素养的逻辑学和哲学专门人才,国内学界因此尊称他为“金逻辑”。这使笔者联想到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伽达默尔诠释学显示出许多与英美科学哲学相似的兴趣和追求,“如何在科学时代重构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健全理性’成为双方共同探究、参照思索的一大难题。通过对相对主义指责的辩驳、对精神科学独立性的论证以及对实践理性的复兴,伽达默尔试图从本体论上揭橥诠释学经验的普遍性。本文认为,伽达默尔对于方法论的轻视、对于启蒙精神的曲解、对于科学观念的成见以及对于实践理性的另辟蹊径,最终使得他认为科学与理性相分离、科学与真理相分离;但他的论证存在着诸多含糊、不充分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陈波教授从《逻辑哲学引论》(1990)到《逻辑哲学导论》(2000)再到新作《逻辑哲学研究》(2004)的系列专著,以哲学思考逻辑,以逻辑思考哲学,是一位真正逻辑学人的哲学思索,对中国逻辑哲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著作具有信息量大、论述明晰、思想性强、态度客观、见解独到等特点,很有学术份量,值得反复阅读;还希望拓展某些内客。  相似文献   
6.
皮尔士早年曾受严格的逻辑训练,坚持以逻辑学为学术目标,一生热情地追求逻辑学的改进和应用。他的逻辑思想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作为一位伟大逻辑学家,长期不被人理解,只是在近几年才重新得到发现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8.
9.
逻辑学家对于社会大众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对于理论之外的日常生活,逻辑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本文从“鉴别是非好坏”这一广为接受的逻辑观念出发,试图表明:(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但道理看法存在是非好坏之分。(2)“鉴别道理之是非好坏”的推理,也经常因急于下结论而出错。(3)一切鉴别型推理都是有前提的,逻辑批判并非怀疑一切。(4)所谓鉴别是非好坏不等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它力图通过推理来“认清生活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10.
张留华 《社会科学》2020,(9):112-123
克里福德和詹姆斯的信念伦理之争,不仅是当代"信念规范"研究的敲门砖,更关乎我们对以詹姆斯为代表的古典实用主义本身的理解。通常认为,不同于以克里福德为代表的证据主义者,詹姆斯强调信念的实用效果。但是,何谓"实用性"常常成为哲学上新的争论焦点。为避免对詹姆斯作"意志主义"或"相对主义"的误读,也避免由证据主义与实用主义之争滑向科学与道德的对立,我们需要在实用主义鼻祖皮尔士所谓"探究经济性"的意义上重审古典实用主义所谓的"实用效果"。如此来看,詹姆斯对所谓"证据主义"的质疑,并非抛弃证据之用,其要义在于:任何对于"证据充分性"的适当解读,都不应该否认信念规范具有一种经济之维。这其实是古典实用主义方法论的中心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