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19年3月初,52名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团体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国际会议.由于德国共产党反对立即成立共产国际,3月1日的预备会议和3月2日的正式会议先后两次把会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而非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列宁认为成立第三国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引导会议展开有关成立共产国际问题的辩论,最终以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提案,使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最终转变为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辩论的实质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道路和方法的两种方针的较量和斗争.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使大会最后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和明确方向,从而为共产国际成立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是戈尔巴乔夫诞辰80周年,通过贺信、访谈和民意调查等形式,俄罗斯总统和总理、政界人物、政治学家以及普通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及其历史作用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它表明,尽管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已经整整20年,但是,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于戈尔巴乔夫在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作用及其成败的评价依然是见仁见智。造成这种大相径庭的评价的原因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在如何评判苏联历史问题上所出现的困惑和分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