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邬剑同志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上发表的《民族形成上限问题之再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他对民族形成上限的新见解。认为民族形成的上限在原始社会,具体地说,民族的形成“大体上是在氏族形成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即氏族‘继续发展起来’的时期或至其‘全盛时代’,而不会更晚”。我们认为,邬剑同志的看法对于冲破民族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等传统观念的禁区来说,确实是一重要的探索,但是他的结论似尚有待研究之处,提出以下商榷意见,以利于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和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中国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在200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夺取东北,只是日本企图征服中国的第一步.不久,日本又开始实施所谓“华北分离计划”,企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日本不仅采用了政冶和军事进攻的手段,同时还采用了经济进攻的手段,在华北的冀东地区进行猖狂的走私贸易活动,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冀东走私贸易的发端是和“九·一八”事变后国难的加深以及中国外交上的失策节节相应的.1933年春,占领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越过长城,侵入河北省境内,到达连接北京、天津、塘沽的北宁线铁路。面对关东军的挑衅,国民党政府一味妥协。5月,中日双方在塘沽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从北宁线以东和  相似文献   
4.
张祖国 《日本学刊》2003,(4):116-126
20 0 1年 4月小泉内阁诞生后 ,就提出了“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景气恢复”的口号 ,但是 ,在该内阁执政近两年的时间里 ,日本经济依然没有丝毫要走出困境的迹象。结构改革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是 :在结构改革内容上并没有取得国民共识 ;在具体操作上大都停留在经济政策层面上 ,没有提升到经济体制改革高度进行通盘考虑和长远规划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 ,没有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以及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走激进主义改革路线。另外 ,对改革的关键把握不准确 ,轻视企业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通货紧缩的克服。  相似文献   
5.
日本积极推进FTA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FTA战略形成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这一战略的形成 ,标志着日本经济外交从原来的否定地区主义向利用地区主义的重大转变。日本推进FTA战略的重点地区是东亚地区和拉美地区 ,推进的步骤是首先选择最容易的突破口迅速取得成果 ,然后选择可以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国家作为优先的对象 ,使FTA战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再进一步选择有可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后备谈判的对象 ,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扩大签约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日本推进FTA战略除了受国际上地区主义潮流的影响以外 ,更有多方面的内在动机 ,但在实施FTA战略的过程中保护农业的政策成为一个重大障碍 ,为了使FTA战略取得更大成果 ,日本必须下决心对农业实行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日本海外经济合作的规模也日益扩大。日本政府的海外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展开的。一、政府开发援助(ODA) 这是日本政府作为1960年在巴黎签约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 CD)的成员国而实施的海外合作。OE CD的下属机构开发援助委员会(DAC)认为,ODA一般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要由政府或政府的实施机构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机构提供的;(2)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发和福利提高为主要目的的;(3)关于资金合作,是以对发展中国家不构成很重负担为供给条件。一般来说,ODA是由政府贷款和  相似文献   
7.
张祖国 《科学咨询》2008,(18):26-26
2008年重庆高考语文卷选用了迟子建先生的散文<时问怎样地行走>,选文通俗流畅,富有哲理,启人心智.试题设计注重能力考查,能力层级涵盖理解(14题,4分)、分析综合(15、16题,12分)、鉴赏评价(17题,6分),较好体现了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试题不偏不怪,注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意蕴把握.  相似文献   
8.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将日元升值看成经济恢复的重大风险,而将日元贬值作为经济恢 复的重要手段。这种根深蒂固的“日元贬值有利论”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持续的日元升值,以及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有关。同时,日本政府的各项经济对 策失效,也使日本倾向于利用汇率杠杆调节经济。而从经济因素分析来看,则与“初期条件 ”和“转嫁率”有关。尽管日本偏好日元贬值,但是日元贬值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作用并非 如理论分析的那样 ,日元贬值未必使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在日本经济的变动中,也并不存在日元贬值导致经 济恢复、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恶化的明显的对应关系。近期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基 本面的恶化,日本政府的放纵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期间股票市场收益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基于资本流动的汇率决定模型,利用时间序列VAR模型与CHOW检验,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协整关系视角,来研究次贷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两国间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结论:虽然我国资本帐户尚处于未开放状态,但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差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稳健而又明显的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变量间的协整系数稍大于发达国家。中国所保持的高速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对资本项目的严格控制,使得跨国流动资本对中国股票市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是系数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考虑到两变量之间波动的放大效应,汇率与股票市场间相互的大幅波动,会加大我国的金融不稳定性,我们建议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适当时机,扩大汇率浮动的区间,逐步放松资本账户管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