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依据文化风景学理论,通过细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和《湘西》中的湘西风景描写,分析和阐释作者如何感知和表呈寻常风景的诗意,如何在外在人和内在人两种观景视角之间转换以及视角变化所引起的风景表呈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作家热衷于描写自然风景.他们将风景抬举到"缪斯"或"宗教"的高度,以激发人们的崇拜之情.对于他们来说,风景描写并不是对于外部景色的单纯的再现,而是一种想象方式,用以表达他们情感的、认知的、文化的关注.本文无疑是一种尝试,试图亦即通过细读文本和联系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在华特·司各特的苏格兰题材历史小说--主要是在<威费莱>和<红酋罗伯>里,风景是如何被想象"浪漫化"成三个相关的美学概念(荒野的、如画的和崇高的),以及如何成为一种精神资源,进入个人的审美经验之中的.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主题,就是对存在的一种疑问,我越来越意识到,这样的疑问最终是对特殊的词和主题词的研究,这就导致我去强调:小说首先是建立在若干个基本的词之上的”.小说首先是建立在若干个基本的词之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基本词的线索了解一个文本的思想脉络乃至它的风格倾向.实际上,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偏爱的词语,他在一部作品甚至所有的作品中反复使用这些词语,以致使它们变成他的一种经典的表达媒介.  相似文献   
4.
奥斯丁的小说与启蒙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从婚姻观这个角度来观察作家与启蒙主义伦理学的共生关系,她的作品有三个重要的概念——人道主义、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她的伦理倾向既受惠于启蒙主义,又扩展了它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5.
文化理论在西方的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上帝死后,或者说自上帝这个观念被尼采杀死之后,理论界没有什么守恒的观念了。观念被发明,观念被质疑,观念被终结——这就是20世纪理论界的经典叙事。在一个频繁发生观念革命的时代,任何观念很难维持清晰的意义纬度和权威的界定。海德格尔、本雅明、福柯、巴特、德里达等人依次终结了形而上学、(人的)主体性、(文本)意义、同一性、历史连续性、现代性……,这次,轮到理论本身要被终结了。2004年初,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AfterTheory)一书敲响了理论的丧钟。在该书里,作者追忆了文化理论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德法国思…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沉思脉络是由若干个抽象词的框架所支撑的”①。这里,我们不妨把“抽象词”改成更具有弹性的“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即是一个可能反复使用并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意义构件,从属于文本整体却能统摄文本整体的思想走向。本文即是一次尝试:挑出鲁迅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词“我”,通过对它进行细致的解读,打开一条走进文本深处的通道。在纯粹的语义学层面上,“我”是“自己”的同义词,意味着能够感受,能够思想,能够选择,能够行动的独立人格。然而,在具体的文化背景里和文本语境里,“我”更可能逃逸出与之相关的某些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关键词”的细读,指出了其“死亡”主题的多层意蕴。爱情的死亡,肉体的死亡,贫乏的精神死亡是鲁迅思考死亡,赋予死亡以惊人的多面性的超出“时人”的“死亡”书写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