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是毕生从事理论研究的典型。在国外流亡三十七年(1880—1917),他从未中断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长期从事专门研究的条件和他个人的勤奋,使得他的理论著述之丰富、涉及领域之众多,以至影响和贡献之广泛,在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是屈指可数的,这也使得他的哲学思想既有其长处,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列宁的哲学思想,我们必须持发展的观点,看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它本身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怎样评价《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这两部著作,特别是怎样看待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国际评论中的一些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人们在责难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时,主要是说它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或者说它背离了恩格斯和列宁,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卢卡奇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也在发生激烈的震荡。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普遍忽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思想渊源时,过多地渲染了黑格尔的思想成分,表现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严重影响;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观点时,与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发生了分歧,表现出哲学上的某些重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集中了半年的时间(大致是1914年11月中至1915年5月中),深入研究辩证法史和辩证法理论,写下了自己命名的八个《哲学笔记本》,其中不但有大量的读书摘要和零星札记,而且有一系列带总结性的片断。这些片断中的基本思想,是串联大量零星札记的主线,是列宁进行哲学沉思的重要成果,是他从总体上构思辩证法理论的一系列纲要。对于《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两个纲要,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也研究得比较多;而对于《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意义问题》、《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应当从中形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等几个纲要,则往往重视不够,研究不力,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其实,这一系列的钢要之间,有着内在的关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自己在他较晚的年代里,把《精神现象学》称为他的发现的航程。但在序言中,他使人想起它是世界精神的《奥德赛》。他自己没有提到奥德修斯或者运用这个形象。关于他确实说到的某些东西,我在评注中已经提出,《精神现象学》是世界精神的教育小说,是关于世界精神的发展和教育的小说。但是把它与《奥德赛》加以比较,并不亚于与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相比较所具有的启发性。为了寻求得以和平安居的家园的过程中,人类的精神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着各种冒险活动,其中有许多是异想天开的,但并不意味着好象每一次  相似文献   
6.
试论北京大学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关于北大传统的多种表述,从北大传统与“五四”精神的关系、中西文化教育思想的融合、北大学术兴衰起伏的关键,以及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明北大的基本传统应当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最后对基本传统的确认和弘扬提出了若干辨析和期望。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哲学思想若干特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大的优良传统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民主与科学,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二是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两个方面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两位代表人物的思想都富于哲学的深度。本文侧重于指明李大钊哲学思想的三个重要特点:倡导青春精神,要求创造青春之中华;倡导中西思想融合,主张走综合创新之路;倡导历史观与人生观的统一,讲究人生修养。这些特点对今日的大学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乃是作者立意思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1,28(4):9-12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列宁以捍卫马克思的《资本论》、反对民粹派批评家的活动,开始踏上他的哲学斗争舞台。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我们的意见分歧》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批判了米海洛夫斯基和民粹主义。1894年,列宁也以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的思想斗争。有趣的是,米海洛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论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从总体上说,矛盾性质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的非对抗性。这在国内,已成公认。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里,本来就存在着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复杂交错情况,但对抗性矛盾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基本现实,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存在着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的某些交错,但主导的基本的一面,却显然是非对抗性矛盾。问题在于如何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基本的现实。首先,应当弄清“对抗”概念的基本含义。“对抗”或“对抗性”一词,都源于希腊文,即敌对、斗争的意思。哲学史上使用这一概念,多就社会领域而言。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认识论的《逻辑学》中,没有使用这一范畴,而在《法哲学原理》中则偶而使用,如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