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谦益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谦益曾左右明清诗坛近四十年,所著《列朝诗集小传》记录和评议明代诗人两千余家,《初学集》与《有学集》中大量的序跋书信,更广泛地论及诗歌写作和理论问题。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的著作在乾隆年代普遭受查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未能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钱氏研治诗学的历程入手,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他总结明诗提出的“三变”说、“宣导情性,陶写物变”的理论核心以及“学溯九流,书破万卷”的学诗途径等重要问题,认为钱氏诗学理论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值得肯定,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应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严羽学术研究的症结在于他的诗歌理论中有些不协调的地方。他重视“兴趣”,但在《诗评》中却只字未提,而从“气象”入手评诗。他还标举“风骨”,与他的兴趣说也并不协调。就特定含义而言,“兴趣”专指那种具有寂静、空明、自然、含蓄的艺术美。严羽用兴趣说来评价诗歌,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但在审美理论的发展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严羽在批评实践中,用浑厚博大的气象,感慨悲壮的风骨,词、理、意、兴高度结合的艺术表现力衡量历代诗歌,是从历史的实际出发,与他理论上所追求的“兴趣”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出他的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的矛盾。严羽是实崇李、杜,还是实崇王、孟,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严羽推崇李、杜,确是出于真诚。推崇李、杜,实质上就是推崇盛唐。这表明他从诗歌发展的历史事实出发,抑制或突破了个人审美趣味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四次年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五日在长春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科研、新闻、出版等单位一百八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年会的学术论文有九十多篇。  相似文献   
4.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人。其生平事迹不见于《宋史》,其它资料也极为少见,不仅生卒年的推断其说不一,对其生平活动的考察,出入更大,至今还没有理出一个较为清楚的线索。本文试就笔者所见,做一粗略探测。  相似文献   
5.
南宋人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清代人有很高的评价。潘德舆把它与严羽的《沧浪诗话》、姜夔的《白石诗说》并列,誉之力宋代诗话的三足(《养一斋诗话》)。张宗泰说它“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鲁岩所学集·跋〈岁寒堂诗话〉》)。《岁寒堂诗话》自成体系,不仅由于在内容上侧重理论探讨和评议诗人、诗作,突破了“似资闲谈”(《六一诗话》)  相似文献   
6.
严羽的《沧浪诗话》对明、清两代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有褒有贬,前人评价即有分歧,近人看法也不尽一致。然而古、今论者都承认,《沧浪诗话·诗辩》是严羽论诗的基本纲领。诗话全书分五部分,《诗辩》居其首,其余《诗体》、《诗法》、《诗评》、《考证》,都是《诗辩》理论纲领的深入阐发和具体应用。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开头就说:“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明确地道出《诗辩》在全书中居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诗、词、散文俱佳,又擅长书画。他的诗歌理论,除了吸取前人的理论成果外,主要是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而形成的。苏轼主张诗歌要有为而作,以“济世”、“救时”为目的。与此相联,他还主张“不能自已而作”。在艺术表现上强调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在艺术风格上,提倡“自成一家”,但又力主风格多样化。苏轼的诗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戒是南宋初期第一个起来反对苏、黄诗风的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他的诗歌理论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张戒其人及其《岁寒堂诗话》作初步的探讨。 张戒,《宋史》无传,其名见于《宋史·赵鼎传》。钱曾《读书敏求记》误为赵戒。《三  相似文献   
9.
年初,应任范松教授之邀.为延边大学中文、朝文两系研究生和部分中青年教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听课诸位对古代诗论有浓厚兴趣,尤其对若干理论范畴提出许多质疑。为此在课程结束前专就若干范畴做了介绍。时间伧促,又缺乏必要的参考资料,介绍不仅粗略,还有许多疏漏。返校后稍加整理成此《抽绎》,一是感谢延边大学学报全国权主编的盛情约稿,同时也藉以弥补讲授之不足。弁言任何理论范畴的形成,必有一定历史过程。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渊原。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是用所谓"消遣法"评点古书"当赠后人",达到以批评鉴赏命世、垂名不朽的目的。他把《西厢记》视为"天地妙文",既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伟大文学价值,也揭示了《西厢记》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是源于人类社会生活本来就存在的"天地自然"。他推重才子、佳人之间所发生的"必至之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叛逆。此外,他对艺术虚构、人物塑造、捕捉灵感等问题的论述,都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有益于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