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9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清王朝的屯政与军粮财政屯垦是全面垦荒生产的一部分.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军粮和官府粮食需要,调集一部分军队,或组织一批劳动力,从事垦荒生产,叫做"军屯"和"民屯".军屯、民屯既供应粮食的迫切需要,也具有财政上的重要意义.清初,农业生产没有恢复,军事镇压却在扩大进行.清王朝感到军粮军饷问题急待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者加紧对中国疯狂侵略,摆出一副瓜分中国的架势.英、俄、德、法列强除军事上占领沿海军港、外交上强迫清廷承认势力范围外,经济上的侵略特别着重通过资本输出方式进行铁路线和矿山的开拓.铁路线仅有几条,矿山则各地广泛存在,因此抢占矿山形成了一个狂潮.从1895年至1899五年之间,全国各地矿产面临着瓜分的危急:法——独占云南、广东、广西矿产(1895年5月《中法商务专条附章》);俄——独占东北矿产(1896年12月《东省铁路公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在他的哲学、史学、经学、文学等重要著作中放出了光辉的异彩,同时还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个史学家,他畅论古今有关国计民生的各种经济制度;他强调重农,认为一切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都不能离开当时农民的利益,任何违背农民利益的措施,必归失败。他指出“谷贱伤农”的严重意义,从而承认商人在促进农产品交流上所起的作用,但主张对商人课以较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云南铜矿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来,清初鉴于明代后期矿政方面所造成的危害,对矿业曾采取封禁政策。但由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清王朝财政上铸币的需要,从康熙朝二十年代“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就在云南开展了铜矿的生产。关于清代云南铜矿发展史,已有不少专著作过详细论述,但对其生产性质则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从云南铜矿生产的发展,联系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5.
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母胎是封建社会.当资本主义因素还处于萌芽期的时候,它既不能脱出封建主义的外壳,也就不能不受封建主义的约制.这时候,封建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交织在一起,并在腐朽的政治势力影响下形成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看清楚资本主义萌芽的脉胳,我们必须从复杂关系中找出两种因素的头绪.清代前期苏州的踹布业,就是这样一种既具有微弱的资本主义因素又带着浓厚的封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赋税史上关于汉文帝连续免田租(税)十三年的传说,很少有人提出异议,真是“汉文皇帝有高台”,其高不可及矣。我们觉得这个高台可能是一座空中楼阁,因为,作为一代封建王朝,连续十三年不征田赋是绝不可能的。下面从史书记载说起。汉初的田租征课,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高帝初期“轻田租,什五税一”,嗣因开支需要,有所增加,至惠帝即位,“减田租,复十五税一”。至文帝即位二年(前178年),“召赐今年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十二年,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募民入粟受爵,随后减免了全国民田的租税。《汉书·食货志》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7.
二、清王朝的屯政与军粮财政屯垦是全面垦荒生产的一部分。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军粮和官府粮食需要,调集一部分军队,或组织一批劳动力,从事垦荒生产,叫做“军屯”和“民屯”。军屯、民屯既供应粮食的迫切需要,也具有财政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代末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王公、贵族、官僚及地方豪强势力,各自凭借特权吞并土地,形成大土地集中。丧失了土地的农民,沦为地租压榨之下的佃农,一部分成为特权地主的家奴、佃仆。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破产农民不得不背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者加紧对中国疯狂侵略,摆出一副瓜分中国的架势。英、俄、德、法列强除军事上占领沿海军港、外交上强迫清廷承认势力范围外,经济上的侵略特别着重通过资本输出方式进行铁路线和矿山的开拓。铁路线仅有几条,矿山则各地广泛存在,因此抢占矿山形成了一个狂潮。从1895年至1899五年之间,全国各地矿产面临着瓜分的危急:法--独占云南、广东、广西矿产(1895年5月《中法商务专条附章》);俄--独占东北矿产(1896年12月《东省铁路公司章程》);德--独占山东矿产(1898年4月《胶澳租界条约》);英--独占山西、河南、四川矿产(1898年5月《山西采矿条约》,1898年12月《河南开矿制铁章程》,1899年1月《四川采矿条约》)。  相似文献   
10.
明代末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王公、贵族、官僚及地方豪强势力,各自凭借特权吞并土地,形成大土地集中。丧失了土地的农民,沦为地租压榨之下的佃农,一部分成为特权地主的家奴、佃仆。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破产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亡转徙,一幅凄惨的流民图,到处可以看到。这就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的社会背景。明末清初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前十七年(1627—1644)是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政权的战争,后三十九年(1644—1683)是清王朝镇压人民起义和反抗势力的战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