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禅宗初创于四祖道信,基本完成于五祖弘忍。由道信到弘忍的“东山法门”,无论是禅法思想、传法方式,还是判教说法、活动范围,都已具备了禅宗的各种特点,如不倡读经禅,不立文字;农禅并重,随缘任运;修行简捷,意在守心;明心见性,证悟成佛;等等。中国禅宗丛林制度的基本原则思想,在东山法门也已初步形成。正因为有弘忍实际形成宗派在前,才有南能北秀的门下傍正之争随后。以六祖惠能为禅宗创始人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群众,为了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叛乱,从1918年夏到1920年底,逐步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这些政策,有过不同评价。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把这些政策称为带有临时性质的措施,是在战争期间不得不实行和唯一可行的一种特殊政策。近年来,有的同志认为,上述说法“和列宁的有关论述是不一致的,也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个意见,有积极作用,可以使  相似文献   
3.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派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有限,现在已经无法分清毕达哥拉斯本人的思想和他的门徒们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史界把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始基的哲学思想看成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心主义;把“数”看成是抽象的非物质性本体;认为他所主张的“万物和谐”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管理难题日益凸显,城镇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从2011年初开始,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就从试点工作入手在街道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将城镇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在乌兰浩特市率先推行了网格化管理服务。乌兰浩特市有46个社区,231名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服务着约24万的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5.
<正> 孔子思想是当时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社会的产物,以人本思想为特征的无神论思想倾向是其积极的主流。孔子接受了传统的“天命”论,但又罕言“天命”,而大谈“仁”、“民”,并且对“天”、“天命”作出了新的解释;他不否定(?)神,但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教人重生轻死,重事人,轻事鬼,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视祭祀,赞成“神道设教”,  相似文献   
6.
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曾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考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最优秀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引起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他在哲学思想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从《天工开物》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谈天》,《论气》等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宋应星通过对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传统法律心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 ,应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 ,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卓越超群的理性力量、伟大崇高的人道主义情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等多种因素协调组合的青年马克思的完美人格,是19世纪德国社会的产物,是马克思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本人积极实践、刻意追求的结果.这里,我们着重探寻青年马克思人格形成的内在精神动力.这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克服“精神滑坡”现象,模塑健康的人格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长的代价     
那些月赚5000元的都是少数的教授,而且教授很难当了,因为进上教授就终身了,年轻的教师越来越难。我就是后来念书当教师的,都40了还是副教授,在我们学校月工资才3600元。想想读了硕士、博士7年呀,搭钱搭时间,7年多少钱,换来的才是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不合理的,以后谁还愿意读书当教师了  相似文献   
10.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2002,22(6):140-144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