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普遍性的历史过程。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求索过程的现代化,以及贯穿其中的体现价值选择和指向的“未完成的设计”的现代性反思便成为“流动的”话语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无论在发达的西方世界,还是在后发展国家都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党的实事求是优良学风逐渐得到恢复和弘扬,昔日被指斥为"汉奸、刽子手、卖国贼"三位一体的晚清重要人物曾国藩,其生平学术事功的功过是非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冷静而客观的分析评判,一个历史的曾国藩逐渐向我们走来.近几年来,各类有关曾国藩的书籍竞相出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学术领域内的影响,有人无视中国近代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贬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作用,甚至错误地为帝国主义的侵华歌功颂德,从而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一些混乱。今天,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帝国主义侵华与中国革命发生的论述,则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讨粤匪檄》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特定社会文化基础,适应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檄文在指导湘军同太平天国文化论争中,作为理学经世派用以对付敌对阶级进行文化反击的精神武器,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发展的现状。檄文文化内涵的深刻实质在于理学经世派在其实学精神指引下,从维护传统到逸出传统,开展洋务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从而发展、维护了传统。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人自我反思的起点,也是近代中国人现代化意识开始产生的一付促化剂。传统的观念视中国为“天朝上国”、西方各国是“蛮夷小邦”,但鸦片战争的客观事实却是“蛮夷”击败了“天朝”。而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商品和传教士而来的,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传播。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士大夫中大多数人仍然浑浑噩噩,或醉生梦死,或顽固地谨守“夷夏之辨”、“用夏变夷”的信条。但一部分代表着近代文化新趋向的有识之士,已从原来对域外事物一无所知的封闭殿堂中步履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开始注视西方的文化,并试图将某些东西纳入自己古老的文化体系里,加以吸收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民国初年的谭延闿“是一个反动的军阀政客”,毫无肯定可言。这样的结论符合历史真象吗?本文拟就谭延闿在焦、陈罹难后至“二次革命”爆发前的基本政治倾向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有的同志认为谭继任都督后,尤其是兼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后,“就谭的阶级本质、社社地位、社会经历和当时的思想状况说来,自然和袁世凯沆瀣一气,而与同盟会的革命党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曾国藩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一)“隆礼”:曾国藩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旧宿,(二)“西学为用”: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分;(三)知行并重: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曾国藩处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印记的双重属性,并且在中国近代一部分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曾国藩洋务思想和洋务活动研究概述成晓军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他在初期洋务运动中对设厂制造、培养人才、创建水师、对外交涉等许多方面提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和纲领,为后来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基本方针、路线和政策。然而,与对整个洋务运动研究的争...  相似文献   
9.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重要的首领人物,也是近代中国一位首倡对外开放的有识之士.在他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朝政时,秉承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不断渗入,他撰写了《资政新篇》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史名著,表明他对中西文化进行了优化的选取和对策,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西文化观.本文仅就洪仁玕西方文化观问题作些探讨和反思,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略论曾纪泽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他是曾氏家族中较有作为、在近代中国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爱国人士。在清王朝面临列强环伺、国将不国的“变局”情势下,他积极主张吸取和学习西方文化,并著书介绍推广。他还积极建议派人出国留学,在开通社会风气、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与此同时,在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追赶现代文明的潮流中他开始产生和形成其内容丰富、积极开放的西方文化观。一、曾纪泽西方文化观的产生和形成曾纪泽所生活的19世纪中后期,正是外国侵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